作者:ITVALUE / 日期:2014-03-12
文/張宇婷
采訪人物:阿里云業務總經理陳金培
阿里年齡:10歲
歷任:網站運營、平臺和產品規劃、銷售團隊、B2B部門
采訪地點:撒野地
“垂直的產業形態加上流動的數據生產資料”這是阿里云業務部總經理陳金培為我描述的云生態體系,聽起來有些晦澀,但在這個豐富的云生態體系上,每時每刻都在衍生出新的商業模式。阿里十年,金培最大的感受是世界變化太快,面對云計算豐富的生態體系,他每天都能觀察到快速崛起的新商業世界。
在阿里,金培的工作是如何把云計算變成一個優質服務遞送到客戶手上,對客戶認知云計算、到購買、售前和售后整個過程的潤滑。當我問及如何說服企業領悟到云計算真正價值時,金培回答,他并不急于說服CIO非得接受公有云的這個思想,市場的成熟會逼著CIO轉變。但他認為今天的CIO才發揮了真正的價值,CIO要做的事情不僅僅是如何規劃公司的IT架構,更多的是把公司里面的這些真正跟業務相關的數據資源,信息資源更好地利用起來,去驅動整個公司業務的成長。
意外得知金培最喜歡的電視劇是《還珠格格》,“這部劇里的所有角色都心懷夢想、充滿激情、懂得信賴”金培說這也是他帶團隊的方法,他愿意做一個又傻又天真,又猛又持久的阿里人。
Q:我們可以從哪些維度描述一個云計算生態體系?
A: 像電一樣,要有很多電器,這個電器其實就是云計算上面的應用,這些應用是要第三方的人來開發的,這些人一方面開發應用,一邊可以享受到云計算帶來的各種各樣的好處。另外一方面,一些傳統的行業,他們需要在別人的幫助下遷移到云計算上面,所以怎么樣培養一大批基于阿里云的合作伙伴,是我的很大一個工作重心。
云計算未來會在各個領域形成新的垂直整合產業集群,就如同以前傳統經濟里所叫產業帶,比如說像福建專門生產鞋,像寧波專門生產衣服,他其實是一個產業的垂直整合,從原材料到生產商,銷售的體系及配套的服務。
云計算也是一樣的,未來云計算會成為新的產業集成平臺,在這個集成平臺上面,會產生一個一個垂直的產業集群,就像聚石塔和聚寶盆,就是典型產業的垂直整合,這里邊有幾個要素:第一,云計算作為一個基礎的平臺,是一個新產業的基礎設施。第二,各種各樣的數據和API基于云計算的平臺開放出來,其實相當于有傳統產業里邊的生產資料。這個里面光有一個基礎設施和原材料還不夠,要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共同建設這個產業,就象聚石塔里有很多ISV他們在云上可以便捷的基于淘寶的數據和API,構建他們的應用,服務更多賣家,逐漸形成垂直的產業聚集。
這里面的人相互依存,少了一環可能都轉不起來。聚寶盆其實也是一樣的,聚寶盆就是在金融領域的垂直整合,底層是阿里云,上面既有支付寶各種各樣與金融相關的接口,也有很多服務金融業務的ISV,有證券的,銀行的,基金的,我們共同為上層的銀行、證券和基金客戶服務。
現在,這些垂直產業集群還比較初級。未來生態里面的流動生產資料不僅有淘寶、支付寶的這些數據,平臺上的商家產生的數據也會在這個體系里面流動起來的,他們之間的數據一方面跟淘寶支付寶在交互;他們之間也會發生交互,產生很多新的交叉增值,有可能是新的業務,有可能是新的產品,有可能是新的服務。
Q:您怎樣看阿里云與阿里數據開放的關系?
A:實際上我們可以把數據理解為一種生產資料。阿里已經在數據開放上做了很多。
真正的數據開放要有好的技術支持,能把原始數據整合好,挖掘出來,產生真正有意義的數據。還要有安全的機制,又不觸犯法律的規定。同時,數據開放也必須有商業模式,要讓數據真正轉起來。未來云上的企業數據交互,就是建立在平臺和商業模式的基礎之上。
當然,數據的開放還取決于市場的成熟度,目前真正有可分享數據又愿意分享的人還不多。但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接入互聯網,隨著數據在爆發增長,人們會逐漸認識到這一點并會逐步進入到分享的行列中。
Q:為什么說99%的企業擁抱互聯網的唯一途徑是云計算?
A:云生態的形成如同所有產業變遷一樣,都是一個過程。云計算是企業互聯網化的唯一機會。大部分人認為云是IT基礎設施,沒有把大數據和云結合起來,對于這個理解有兩個重要的理解需要更正:其一大數據是在線的數據;其二數據變成生產資料是可以交換的商業模式,如果企業內部的數據不和行業相通,就融入不到產業環境中。CIO不僅要規劃公司的IT架構,更要把數據和業務資源利用起來,驅動業務的成長。
有很多人單純把云計算作為一個基礎設施,但實際上他把云用小了,因為所有的產業競爭都是生態系統的競爭,你要么依附于一個生態,要么自己發展出來一個生態。云計算今天正是新的產業遷移的時候,你會有這么一個機會,重新在這個產業里,在新的經濟形態下面去站位的一個機會,你站在哪個生態上面,決定了你后面幾年的發展會是什么樣子。
三年前上線這個aliyun.com網站的時候,別人都不懂我們為什么把云計算公司定為以數據為中心。其實我們從那個時候就看到了云計算和大數據是天然在一起的。99%的企業擁抱互聯網的唯一途徑是云計算,這是一個條件,傳統產業遷移到互聯網的模式,云計算是唯一的方法。第二,數據的處理存儲是需要有云計算這樣的平臺,這是云計算對社會帶來的意義,會推動大數據時代的到來,這個是非常關鍵的,未來數據確實會成為生產資料的,生產資料一定要交換加工,分享,才會產生價值,這是我們當初說阿里云是數據第一分享平臺的本質原因。
Q:阿里云與東軟的合作背后有哪些細節可以分享?
A:東軟是中國傳統IT市場上最大的一家公司,從人員的數量和銷售額、市值各角度看都是最大的,這也是這次合作倍受關注的原因之一。以前東軟的解決方案是基于IOE(IBM、Oracle、EMC等傳統軟件硬件),以后則會基于阿里云平臺。阿里和東軟都有一張運營數據圖,從數據上看東軟和阿里都服務了將近10億人,而員工都是2萬多人,東軟可能更多一些,但不同的是阿里的的運營數據圖是活的,實時的,流動的,可運營的。
其實一個最核心是說,阿里擁有的是實時可運營的數據,而東軟以前的數據不可運營,不能交叉產生新的商業價值,所以東軟和阿里云合作是實現自我轉型,逐步成為一個解決方案提供商,變成一個服務運營商的過程。未來他可能不光給客戶提供一個解決方案,他還可以幫這個機構運營對客戶的服務。基于阿里云這個平臺,這些服務天然就是接入了互聯網,而且不用過多考慮互聯網的基礎設施相關的事情。
當然,東軟也看到了云計算一定是一個趨勢,他們也決定了自己不會做云計算基礎平臺。其次,他們發現有很多客戶主動問你可不可以用云幫我做解決方案,還提到阿里云不錯,所以這個合作就一拍即合。和東軟的合作是時代的必然,也是一場傳統IT的顛覆之旅。
面對的挑戰肯定會有的,一方面東軟自己要轉型所面臨的挑戰。其次是整個云計算遇到的挑戰,就是傳統的IOE的廠商,他們還是會去維系原來商業模式,包括私有云或是包裝一個新的概念,這是整個產業在遷移的過程中都會遇到的阻力。
Q:您如何看待AWS入華,亞馬遜是否會影響到阿里云在中國的市場?
A:我覺得亞馬遜進來是有好處的,他讓所有的人都知道云計算是未來,云計算是一種公共服務,在這一點上和我們的認識高度一致,他的到來讓更多人開始關注云計算這件事情了。
亞馬遜也是我們在云計算領域的榜樣,但在中國推出更好的公有云服務還會面臨幾個挑戰:,第一件事情是網絡,如何構建優質的網絡 。第二點是安全,這個安全不是指國家安全的層面,就是本身企業的跑在云計算上的業務安全。第三是備案,就是信息安全問題。我們相信有了亞馬遜的加入,
Q:您怎么看現在的傳統IT市場的變革?就是在這一場變革中,誰會站在下一個浪潮之巔?
A:IT的變革是非常的深刻的,就象傳統的解決方案供應商,從賣一個解決方案給人家做維護,變成一個服務的提供商,IT服務的提供商。這種轉變對他們是有好處的,他們會跟客戶的業務、運營會更緊密,把一個買賣交付的過程變成一個長期的戰略合作。
與此同時,小的IT廠商也要面臨挑戰,不僅因為大的IT廠商有經驗做好服務和運營,也云計算帶來的服務交付便捷性,會讓以前做本地生意和本地服務的小廠商生存空間會越來越小,本地化優勢沒有了,所有的東西都會在云上面完成。小的IT公司未來也會面臨基于云的轉型,單純做軟件的公司也一定會轉變。
一些硬件提供商,就像IBM、HP,戴爾、聯想、浪潮等,他們的生意模式會變成從零售變成B2B,以前他們其實他們的服務器是賣給一個一個企業,但以后單個企業其實不再買服務器了,他們要面對的是像阿里巴巴這種大的企業,阿里云這種大的服務商。他們生意會比以前難做,難做是在于像阿里云這樣的大企業要求會很高,議價能力會很強。好處在于只要技術好,搞定幾家客戶,就可以占領較大市場份額。
(文/張宇婷 杭州現場報道)
探秘阿里·Day1:馬云確定“從IT到DT”戰略
探秘阿里·Day2:云生態上的新商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