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敏 / 日期:2016-08-26
2016年上半年,深圳證券交易所(簡稱“深交所”)成交筆數超過美國納斯達克,以18.98億筆的成交量躋身全球成交筆數排名第一的證券交易所。而早在2015年,深證成份指數就上漲了9.93%,成為全球增速最快的證券交易市場之一。
深交所業務的高速發展除了依托中國證券市場的高速發展之外,其副總經理鄒勝領導IT部門從6年前就開始的對新一代交易系統的布局也功不可沒。2016年6月6日,深圳證券交易所第五代核心交易系統正式投產和成功運行,這套自主研發的交易系統全面引入開放架構,目前可容納的投資者賬戶數超3億個,證券數量從原有系統的5千只可擴大至5萬只,容量擴大了10倍。并且具備每秒30萬筆、每日超4億筆委托的處理能力,是原有系統的3倍。新一代交易系統將平均委托處理時延約為1.1毫秒,僅為原有系統的百分之一,而五年總體成本僅是原有系統的1/3。
深交所第五代核心交易系統的投入使用,不僅意味著深交所交易系統在自主可控能力、市場規模、日處理委托容量、安全可用性方面已躋身世界第一梯隊,可以支撐深交所未來十年的業務創新,也標志著我國證券交易已進入全新的“高鐵”時代,全面提升了深交所在全球證券市場中的核心競爭力和自主創新能力。
8月4日,在由ITValue和鈦媒體聯合主辦的2016IT價值峰會上,深交所副總經理鄒勝詳細闡述了深交所第五代核心交易系統轉型的寶貴經驗。
鄒勝演講摘要:
1. 面對業務變化,深交所IT部門一直考慮怎么適配業務的快速發展以及IT的轉型,甚至是引領業務創新。過去幾年,深交所IT建設在組織結構、研發方式、技術路線、外包模式、平臺等五個方面進行了變革。
2. 過去深交所核心交易系統運行在Non-stop主機上,第五代核心交易系統全部轉向了X86服務器平臺,操作系統也轉向了Unix,以容錯主機為中心也轉向以高速消息總線為中心,這樣就從集中式處理全面轉變成分布式處理。
3. 第五代核心交易系統引入全面開放架構之后的效果明顯,具有六個特點:更安全、更高效、更便捷、更公平、更靈活、更經濟。
以下是鄒勝在2016 IT價值峰會上的演講內容,經ITValue記者整理:
一直以來,深交所圍繞著“通過優化國家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為整個中國經濟的轉型和創新發展不斷注入新的動力”目標和理念來打造深交所的業務IT。此次分享主要有三個方面:
首先是深交所最新的業務進展,然后談一談深交所的轉型,最后,作為一名CIO,和大家分享一下此次深交所第五代交易系統轉向全面開放架構的心得體會。
1成交筆數全球第一的深交所如何開始互聯網化
在剛剛過去的上半年,根據國際交易所聯合會對全球交易所的排名,深交所的成交筆數(這也是關鍵的技術指標)在上半年超過納斯達克,達到了18.98億筆,排名全球第一。另外,在上市公司數量上,深交所正計劃由現在的全球第12位,在短期內沖擊第8位。市值總價深交所排名全球第7位,達到3萬億美元;新公司的增長數量深交所現在排名全球第四,但增長較快。深交所今年上半年融資金融達到845億美元,僅次于泛歐證券交易所,排名全球第二。已成交金額也僅次于納斯達克、紐約和巴茲全球市場(一個新興的市場),排名第四,上半年達到6萬億美元。
深交所具有三個明顯的業務特征:
首先,深交所是一個業務快速成長的交易所,在深交所IPO的大部分公司都是成長迅速的民營企業;深交所也是全球最大的個人投資者市場,具有1.9億個投資者帳戶。
其次,深交所的證券業務開始全面互聯網化,比如超過95%的投資者的交易都通過互聯網提交,而市場參與者包括上市公司、證券公司到基金公司,通過深交所業務平臺全面直通處理(STP)的比例已經超過95%,深交所業務處理全電子化流程,從業務提交到監管和指令提交,從交易到結算形成了一個閉環來運行。此外,全球交易所包括深交所,開始追求更低交易時延。
最后,中國證券市場與海外市場差別很大,中國場內市場的效率非常高、成本非常低,以及具有廣大的投資者群體,所以中國大量場外業務都放在場內交易,所以這種創新也給深交所IT建設帶來很大壓力。
2變革IT引領業務創新
面對以上業務特點,深交所IT部門也一直考慮怎么適配業務的快速發展以及IT的轉型,甚至是引領業務創新。
在深交所第五代核心交易系統規劃之初,深交所面臨兩難選擇:是沿用傳統封閉主機交易平臺,還是引入開放平臺?是自主研發還是購買?這也是大多數交易所技術部門所面臨的選擇難題。既然決定要做,就要向國際一流交易所看齊,采用開放平臺,構建全新架構;而如果沒有自主研發的技術能力,國際一流交易所的目標就無從談起。
一直以來,深交所把納斯達克、德國交易所等一流交易所IT作為深交所信息技術中心的發展目標。納斯達克-OMX集團,是全球規模最大、自主研發技術能力最強的一個交易所技術集團,向全球輸出了70套左右的專業證券系統;而德國交易所的技術部門也有1500名員工。
在明確了自主研發和引入開放平臺這兩條核心技術路線之后,過去幾年,深交所在IT方面進行了以下方面的變革。
組織變革。即把原來分散式IT進行整合,同時大幅度提高人員規模,從我接手時的100多人增加到現在的700人,超過2/3的人員是研發人員,也是證券行業最大的一支技術隊伍。
研發方式變革(V-Model更堅固+敏捷)。深交所一直采用的是傳統V-Model開發模式,隨著業務對敏捷開發的需求,IT部門引入了敏捷、快速迭代的開發模式。但是深交所也沒有放棄傳統開發模式,因為現有龐大的市場需要高品質的交易平臺支撐,因此我們按照雙模式的IT開發理念進行開發。同時由于擁有人員規模,所以深交所可以同時運作三個超過100人的產品項目團隊,并配備若干個三、五個人的精干的服務團隊。
技術路線堅持走“自主研發+統一架構”的道路。雖然非常辛苦,但是走到今天,所有深交所的核心系統都是由IT部門自主設計。
外包模式變革。由于堅持走自主研發的技術路線,因此深交所的項目外包大幅減少,除了少數非重點項目,深交所大量引入人力外包,現在可以調動的IT資源(加上外包人力)超過1000人。
平臺變革。從傳統封閉主機交易平臺全面轉向開放平臺,大量引入開源技術來構建核心系統。一是在第五代核心交易系統上引入適合這種高頻、高性能、低遲延的架構,二是建立一個支撐交易所日常運營、業務流轉、風險控制和監管的互聯網應用平臺。
3引入“全面開放架構”
2008年前后,美國和歐洲證券市場又出現了新的技術革命,美國頒布了NMS修正法案,要求建立全國統一的證券市場,在任何一個交易所掛牌上市的股票,可以在其他交易所進行撮合交易,這導致證券公司選擇交易快速、時延短、價格低的交易所進行撮合交易,因此全球各大證券交易所開始競爭,并更新交易系統,甚至紛紛拋棄傳統最常用的封閉主機交易平臺,采用開放平臺,打造更快速度、更低時延的證券交易系統。
過去深交所核心交易系統運行在封閉的Non-stop主機上,現在全部轉向了開放架構的X86服務器平臺,操作系統也轉向了Linux,以容錯主機為中心也轉向以高速消息總線為中心,這樣就從集中式處理全面轉變成分布式處理,以前的垂直升級現在全部轉向了水平擴展。
圖2是深交所第五代核心交易系統的業務藍圖。投資者可以通過不同類型但卻是一點接入的方式接入核心系統,然后享受后臺提供的各種類型的交易,包括期貨、現貨、基金、固定收益、衍生品等。
深交所第五代核心交易系統的業務藍圖
我們把第五代核心交易系統的應用架構命名為“基于高速消息總線的分布式大規模并行處理架構”(見圖3),其核心是高速消息總線。深交所已經部署完成這個架構,現在差不多有400臺X86服務器,部署在深圳兩個數據中心以及鄭州的異地災備中心,實現了多中心、多活的接入。
第五代核心交易系統的應用架構
4靠這六大改進,深交所交易系統躋身世界第一梯隊
第五代核心交易系統引入全面開放架構之后的效果明顯。
更安全。在轉型策略中,我們提出“不以性能效率”為首要目標,而是以“安全可用”為第一目標。因為要讓管理層放心,首先,第五代核心交易系統要是一套可靠的系統,比原來的系統還要可靠;早年深交所IT部門已經在可用性上積累了很多經驗,已經連續14年保持安全運行記錄,IT部門把這些經驗應用在第五代核心交易系統上;在可用性上,可以說,采用了最高標準,在災難備份時,能夠做到零數據丟失,故障切換從原來的15分鐘之內縮短到10秒以內完成;同城數據中心故障切換,從原來的15分鐘之內縮短到3分鐘之內完成;風險控制方面,設置了功能完善的前端風險控制,包括事前交易權限控制、事前股份風險控制以及事前資金風險控制等,以及全流程實時市場監控。
另外,深交所徹底做到不依賴廠商,掌握了所有的核心技術和源代碼,第五代核心交易系統完全是自主知識產權,因此不僅可以掌控升級維護的自主性,還可以實現技術產品化,對外進行技術輸出。以前,納斯達克可以對全球多個市場輸出技術,現在深交所也可以做到。
更高效。第五代核心交易系統現在能夠支持全球最大個人投資者市場的交易需求,承載著全球最大規模的投資帳戶,3億個帳戶、4億筆委托以及超過5萬支證券。從原來每秒10萬筆的處理能力提升到現在的每秒30萬筆,同時遲延時長能夠從原來的110毫秒降低到1.1毫秒。實際上,深交所在第五代核心交易系統上設置了很多前端風控措施,如果拿掉這些風控措施,第五代核心交易系統能夠達到與國際通用的交易時延,即小于1毫秒,而且下一步深交所有能力把時延做到小于300微秒。
更公平。過去,中國資本市場比較有中國特色的地方,是距離深交所較近的委托投資機構,有機會搶到第一筆的委托。為了保證公平性,第五代核心交易系統采用了“首筆委托同時到達技術”,消除線路傳輸時延的地域差異,不管投資者在北京,還是在新疆,都有機會搶到第一筆委托。另外,深交所在深圳建立了華南最大的金融數據中心,具有超過5000個機柜,能夠全面開放,滿足所有會員的托管要求。
更便捷。第五代核心交易系統為市場參與者提供多樣化接入方式,全流程支持國際標準FIX協議,也提供專有高速協議,同時交易終端也對互聯網開放,可以通過互聯網終端輸入交易。
中國證券市場比較特殊的地方,是除了主流的現貨、衍生品服務之外,還有大量的場外業務,這些業務一般通過深交所的合作伙伴即證券公司、基金公司帶到場內,從而獲得場內投資者群體的投資;深交所也有綜合金融服務平臺,大量資產管理、資產轉讓、質押品購匯、并購購匯等證券場外創新、非標業務放在場內進行處理;深交所還與國際市場接軌,兼容境外主流業務等。總之,第五代核心交易系統提供一站式和一體化的服務,包括不同層次的市場的,從主板到中小板、創業板,以及現貨和衍生品,標準、非標準產品等。
更靈活。第五代核心交易系統采用分布式大規模并行處理架構,特別是組件模塊化設計,可以根據業務需要,像插件一樣實現快速擴容,而且不會干擾其他業務。因為模塊化、參數化以及規則驅動的設計,使得深交所業務開發的周期可以大幅度縮短,降低實施風險,并且可以適用各種復雜的業務創新,比如在新平臺上,可以比以前更方便地實現期現組合交易。
更經濟。第五代核心交易系統建設完成之后,我們計算了5年總體成本,比上一代系統能夠降低了2/3,僅為以前的1/3。如果用高鐵來比喻第五代核心交易系統,可以說,深交所自主打造了一個證券市場的“高鐵”,可以讓所有個人投資者享受到“高鐵”服務。
總之,與全球主要證券交易所比較,包括紐約、納斯達克、德國、日本等,深交所第五代交易系統在自主可控能力、市場規模、日處理委托容量、安全可用性方面已躋身世界第一梯隊。
5CIO推動轉型的六條經驗
身為CIO,如果要順利轉型,首先要準確把握所在行業的大的發展方向和發展趨勢,比如全球證券市場正在朝著開放和低遲延的方向發展,尤其是歐美市場在低遲延方面已經走在前列。
其二,對于CIO來說,溝通工作很重要,必須要得到管理層的支持。尤其是,要放棄安全穩定的容錯主機,引入廉價的PC服務器,這需要管理層的鼎力支持。
其三,要讓領導放心,即保證他所關心的可靠性、可用性不能因為追求快速而出事。因此IT部門做了關鍵技術驗證等準備工作,把高可用、高可靠放在系統轉型過程中的最高優先級。
其四,CIO要有抗壓能力,在關鍵結點上的決策不能含糊。曾經在一些重要決策上面,比如有人提出在撮合等核心環節上繼續用容錯主機,我堅決不同意。
其五,在開放平臺、開源技術方面,儲備一定的人才和技術。通過自主研發新一代交易系統,深交所培養了一個既懂證券交易業務又懂技術的團隊。目前深交所信息技術團隊合計690人,研發測試人員占比約70%,是國內證券機構中規模最大的一支技術隊伍。
其六,為了讓市場適應,我們通過“先行者計劃”,以及兼容舊接口等方法,完成這樣龐大的一個市場的平滑切換,到今天為止,深交所95%的交易已經轉移到新平臺,運行平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