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Value社區

孫惠民:CIO如何利用產業互聯網生態邏輯在未來商業里點石成金

作者:胡江路 ITValue / 日期:2016-08-23

迪斯尼有部電影叫《愛麗絲漫游仙境》,其中有個情節是,愛麗絲在森林里迷路了,她碰到了小兔子,她說我迷路了,你能告訴我怎么走嗎?小兔子說你怎么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告訴我你要到哪里去。未來產業互聯網時代,所有的企業,包括個人,要到哪去?CIO在企業當中應該扮演什么樣的角色?

2016年8月4-6日,在ITValue和鈦媒體集團聯合主辦的2016IT價值峰會上,石化盈科信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發展管理部、咨詢部總經理孫惠民作為受邀嘉賓,發表了“石化行業里面的新技術、新模式和新理論”的演講,主要闡釋了影響未來商業變革的技術趨勢,以及整個產業互聯網的生態邏輯。其主要觀點如下:

1、交通工具背后的驅動力是能源,交往手段背后的驅動力是通訊,而今天最大的驅動力就是計算和數據。

2、未來主導IT的力量,還是這四大技術:云計算、大數據、移動和社交。

3、只有線上和線下有效地結合,才能導致整個商業的變革,這是最本質的所在。

4、未來商業模式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生態化,即平臺+小而美。

5、數據是資源,是核心資產,是驅動一切商業的根本動力。

以下是孫惠民在2016IT價值峰會上的演講,經ITValue記者整理如下:

說起凱文凱利,互聯網人幾乎眾所周知,在能源化工領域,也有一位比較出名的預言家,那就是里夫金。里夫金在其火爆的著作《第三次工業革命》中寫道,人類文明的進步始終有兩大腳印,一個是交通工具的變革,從蒸汽火車、內燃機火車、汽車、飛機,到今天的新能源交通工具,另外一個就是交往手段的變化,從印刷術、電信技術到互聯網。而互聯網最典型的應用,就是當今的微信。

最近,美國互聯網女皇發布了2016世界互聯網趨勢報告,當中提到,在移動互聯網領域,70%的入口已經被BAT壟斷,其中騰訊通過QQ和微信壟斷了45%的市場。交通工具背后的驅動力是能源,交往手段背后的驅動力是通訊,而今天最大的驅動力就是計算和數據。產生計算和數據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就是互聯網這一具有普適價值的非常廉價的一個工具。

1969年,美國國防部通過阿帕計劃在美國四所大學把主要的計算機聯系起來,從而誕生了全世界第一個廣域網,即互聯網。互聯網的誕生導致了分布式計算的誕生,以及異地化存儲,從而誕生了今天的云計算。有了云計算,我們對海量數據就有了處理能力,于是誕生了大數據。另外,隨著整個智能硬件的改變,整個互聯網從PC端移到了手機端,正是這一小小的變革導致了當今整個商業模式巨大的變化。其中一個最典型的應用就是社交——過去傳統的QQ現在幾乎已經被微信所取代。

1
影響未來商業變革的四大技術趨勢
今年,Gartner發布了很多新的技術趨勢,但是未來主導IT的力量,還是這四大技術:云計算、大數據、移動和社交。那么未來,這四大技術跟商業以及整個管理思想變革有什么關系?

首先是新技術。新技術的原點就是互聯網,互聯網誕生的第一個方式叫云計算,主要是計算方式,有三個特點:分布式計算、異地存儲以及服務化。有了云計算,便誕生了大數據,大數據就是數據的處理,主要針對三個維度:復雜度、速度、數量。大數據導致人類整個社會的變化趨向于智能化。


移動互聯網的誕生,主要是在物理空間上使整個商業變得移動化、隨時化和微小化。同時基于移動互聯網誕生了社交應用,交往方式上變物理為虛擬,單向為多向,豎狀為網狀,不對稱為對稱。

什么叫豎狀為網狀呢?就是互聯網誕生后,特別是社交工具去中心化、去中介化的特點導致每一個個體在整個網絡狀態當中都具價值。因為互聯網是實體世界和虛擬世界的連接,因此就出現了今天一個非常火熱的詞“O2O”。未來社會一定是實體和虛擬兩個世界的結合,所以如今認為O2O模式不行了的觀點都是對O2O缺乏深刻的理解。

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最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當今人類社會有可能處于虛擬狀態。”為什么?隨著VR的發展,一萬年以后,人類有可能完全就是數據化和虛擬化,正如《黑客帝國》所演繹的。所以,只有線上和線下有效結合,才能導致整個商業的變革,這是最本質的所在。

第二個新叫新模式。新模式是什么?可簡單概括為X2X,就是一個世界跟另一個世界的結合,譬如C2B,B2B,C2M,O2O之類。未來商業模式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生態化,即平臺+小而美,比如韓都衣舍就是整個淘寶生態圈中的一個小而美。如何打造生態?這里有三個特點,第一要打造入口,第二要構建跨界生態圈,第三是共享經濟,所以當今所有的商業模式的核心就是要占有入口才能做平臺,做生態。

新模式的另一個趨勢就是數字化。當今人類已經完全進入了一個用戶定義價值、軟件定義世界的時代。回顧400年前的英國工業革命都在做什么?圈地!今天是什么呢?圈人頭。小米科技就是個典型。小米現在號稱有2800萬粉絲,整個資本市場評估有450億美金,那么,用450億美金除以2800萬粉絲就是每個米粉的價值。這一價值體現在哪?就是每個米粉買了多少小米手機,買了多少其他的小米產品。所以今天商業的核心就是圈人頭。正如預言之父凱文凱利所說,“如果依托互聯網我有2000鐵桿粉絲,我就不用干其他了,粉絲完全可以供養我。”這就是所謂的粉絲經濟。

另外不容忽視的是數據。數據是資源,是核心資產,是驅動一切商業的根本動力。

新模式的另一特點就是真善美。真善美是針對產品而言的。所謂真,就是產品的初心是要滿足功能需求;善就是要有良好的體驗;美,就是個性化的需求。如此說來,未來的商業內部的合作模式是P2P,而未來的組織狀態就是分布式的、小組式的合作模式。正如韓都衣舍趙總所闡釋的,小組才是第一把手,才是總經理,才是最有權利的人。

最后就是組織變革。未來新的組織理論的核心就是邊界。傳統的科層制是要打破邊界,而未來的商業形態是沒有邊界的。未來的商業是看你對粉絲有多大的黏性,想要在一個邊界內把所有的事情做掉是不可能的。所以在組織生態方面我們要講協作化,即大平臺+小前端,整體架構是金字塔崩塌,組織圍墻被拆掉,最終形成生態型的社會化協作。


所謂創客化,對內部員工來說叫“平臺+個人”,叫單元關系,阿里巴巴小組制自主經營體,個人基礎制。當一個組織的內部交易成本比外部高,外部能找到大規模的協作方式,那企業一定會引入外部資源替代內部資源,這樣企業就會越來越專注于做垂直領域。按照一個無限的曲線發展理論,“個人即組織”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未來的管理要轉向服務,控制要轉向協同,激勵要轉向賦能,最后最重要的是要回歸人的價值。

2
如何利用產業互聯網的生態邏輯點石成金?
什么是人的價值?

整個互聯網經濟從前三十年看都是消費互聯網,隨著工業4.0在全球范圍內的推廣,人們由消費領域延伸到了產業領域,由此誕生了產業互聯網。而產業互聯網相對于消費互聯網的眼球經濟來說,強調的是價值經濟,主要是針對用戶,這就導致整個時代從過去的“我有什么”,變成了“你需要什么,我就給你生產什么”。這是一個時代的巨變。這意味著整個商業模式由傳統的B2C變成了今天的C2B。

所謂C2B,也可以定義為傳統企業+互聯網=產業互聯網,它內部的邏輯是怎樣的?

整個產業生態圈是由產品、企業以及合作伙伴也就是供應鏈組成,在用戶和整個產業生態圈之間有兩個關聯:首先,在產品的設計研發制造階段,要把用戶的意見加進去;然后,在整個供應鏈的整合上,也要把用戶的意見加進去。而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了從設計、生產、金融、物流四大環節上提高效率。


在用戶和整個產業生態圈之間,有三大模塊,第一大模塊叫新技術,也就是大家流行的說法“端網云”(華為叫端管云)。然后在技術的驅動下,再加上創新的商業模式,以及適應商業模式的整個管理體系,就形成了整個商業生態模式。而整個商業生態形成的邏輯再造結構,就是入口+平臺+生態。



入口就是平常所說的移動端、平臺,包括數據分析的技術平臺和對接生態資源的一個場。生態就是圍繞著整個平臺,聚攏了很多友商的合作資源,即共享經濟。共享經濟的本質是什么?就是需求側要做到無中生有,供給側要做到點石成金。

本文標簽: 2016IT價值峰會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