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Value社區

SAP在2016年后將迎來怎樣的拐點?

作者:吳寧川 / 日期:2016-01-27

2015年是SAP進入中國20周年,也是SAP公司創立43周年。從一個5人的創業小公司起步,SAP創造了ERP這個品類。如今全球有74%的GDP流經SAP系統,SAP的軟件實時衡量著跨國大公司的KPI。

如果說BAT是因為中國巨大的人口紅利和市場規模成就了前所未有的電商模式,那么歐美企業的全球化發展和全球化市場規模則成就了SAP空前的ERP帝國。

成立43年來,SAP神奇般地成長為一家年營收超過200億美元的公司,“財富500強”中80%以上的企業都是SAP的客戶。據有關統計,SAP的客戶向SAP及其生態合作伙伴年投入超過2000億美元,合作伙伴廣泛包括數據庫和BPM公司、系統集成公司、外包公司、咨詢公司、教育培訓等。SAP被稱為“萊茵河畔的硅谷公司”,為歐洲最成功的軟件公司、世界第三大獨立軟件公司。

但實際上SAP的客戶并不都是滿意型客戶。在長達43年的全球ERP實踐中,既有實施極為成功的企業也有實施不成功的企業。可以說,伴隨著全球公司治理的發展,ERP實踐也不斷經歷了試錯和反復的過程。有意思的是,有關估算在2008年經濟危機后,SAP的客戶反而增加了對SAP生態的投入至1萬億美元。在即將到來的2016年,SAP又將迎來怎樣的拐點?

公司治理進入工業化時代

Vinnie Mirchandani是一位SAP的長期觀察家,他曾是Gartner、普華永道的IT咨詢師,有長達25年的SAP系統和軟件咨詢歷史。在他2014年新書《SAP Nation》中指出,ERP是對公司管理流程的再造,企業上SAP的ERP軟件就是對公司治理的再梳理,因此不能指望在5年以內就實施比較完整的ERP。通常成功的ERP實施,要考慮長期的“聯姻”。

實際上,SAP的興起與歐美公司治理的規范化和標準化相輔相成。1914年的時候,福特公司發動了管理變革,把管理科學帶進了工廠,企業家們開始研究通過高效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1917年的時候出現了CEO這一稱謂,也就是現代公司管理理念創建完成的時候,相應出現了企業各職能部門及崗位配置。到1964年,規模龐大、專業化的公司管理階層開始出現,財務、戰略、運營、生產、銷售等職能齊全,科學管理理念已支配董事會的運作。

70年代初,在IBM大型機時代,通過買硬件送軟件的方式,為企業編制了各種應用軟件。而在各個軟件項目開發中,開發人員發現了很多企業應用軟件需求的類似性,這為開發通用企業應用軟件打開了思路。隨后,IBM決定把硬件、軟件、服務三者獨立計價,而企業也認識到軟件的價值,獨立采購軟件了。于是,五個IBM資深軟件開發專家離開IBM創辦了SAP公司,SAP的原義即為系統應用和產品(System Applications and Products)。

從SAP成立一開始,就在推動用通用的標準化軟件來管理企業的運營,這就意味著把一套標準化公司管理理念用軟件的方式固化到多家公司中去。形象地來說,SAP就是在用自己的軟件來“工業化”批量生產同等規格的公司。以一支筆為例,在不同的公司、不同的國家、不同的語言中,可能對一支筆有不同的表達方式,但在SAP的ERP軟件中統一用“01”代表了符合某一規格型號的物品即為筆。因此,很多企業高管都認為,在ERP實施中軟件并不是最難的部分,最難的在于如何把一個公司的運營和資源管理標準化、流程化、模塊化。

中國進入公司治理關鍵期

盡管SAP在中國市場發展了20年,但實際上中國在2015年以后才真正進入了公司治理的關鍵時期。

首先,中國在2012年就出現了勞動人口的拐點,2015年勞動人口下降表現明顯。根據2013年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出版的《人口與勞動綠皮書:中國人口與勞動問題報告No.14》,我國15~59歲勞動年齡人口于2010年達到峰值后開始減少,2012年達到拐點,中國的人口紅利消失。

從2012年開始,中國勞動年齡人口減少的步伐明顯在加快。與此同時,大型公司變成更為龐大,而大量區域性分公司、供應鏈上的小型公司如雨后春筍般出現。這些為公司治理帶來巨大影響,一方面需要用更少的人管理更為龐大的公司,另一方面供應鏈、生產和制造環節需要用更少的人手實現更高的產出,管理效率與生產效率并重催生了信息化與工業化交織的局面。

其次,從2004年開始,中國正在進入海外并購高潮期。根據波士頓咨詢公司(BCG)于2015年12月發布的報告顯示,2014年中國企業完成了154起海外并購交易,交易金額高達261億美元。在過去的十年中,海外并購市場規模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35%,交易數量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為9.5%。但是與此同時,中國買家的海外并購交易完成率僅為67%,遠低于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企業的水平。

BCG報告指出,相對寬松的經濟政策以及中國民營企業的崛起,推動大量國內企業向國外學習技術和經驗,通過海外并購來實現全球擴張。然而,在海外擴張的過程中,不僅是資源、產品、品牌和市場的對接,更重要的是中國公司治理與歐美公司治理的對接。在公司治理與公司管理方面的成功對接,并購后順利完成整合,將確保海外并購的長期成功。

全面布局公司治理黃金期

中國公司從2016年開始規?;剡M入到了公司治理的關鍵時期,這其實為SAP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黃金機遇期。而SAP也在最近幾年重金投入,完成了自身技術體系向云計算時代的重新布局和轉型,今天的SAP與43年前剛創立時相比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SAP剛創立的時候主要基于IBM大型機提供通用軟件,后來又率先進入了C/S小型機和PC服務器架構。為此,SAP陸續開發了自己的數據庫、自己的應用服務器、自己的商業開發語言ABAP等等。除了操作系統外,SAP幾乎重新發明了整個軟件體系,包括基礎軟件和應用軟件,可以說SAP一直處于就是當時IT體系下的先進技術陣營。

經過近40多年與全球大企業用戶的合作,SAP系統積累了大量先進企業的業務管理流程。企業用戶只需要在系統中挑選適當的業務流程進行配置即可,對軟件的二次開發工作量較少。SAP軟件最大優點在于對企業構架和財務控制的細致性、整體控制邏輯及系統結構的嚴謹性,以及系統穩定性等。源于德國的嚴謹風格和工匠精神,SAP所有發布的產品都經過嚴格測試和質量認證,但SAP軟件由于求全求嚴,通過復雜的參數表、層層定義各種功能,這就導致系統的靈活性不足。

自2010年云計算興起以后,SAP開始仿效蘋果iPhone的模式,試圖在企業級為用戶創造端到端的集成體驗。與蘋果iPhone整合音樂、圖書等消費端產業鏈類似,SAP通過收購商業社交網絡公司Crossgate、人力資源云SuccessFactor、在線商務網絡公司Ariba、電子商務解決方案商Hybris、企業差旅管理云Concur等,為企業用戶提供需求端的全球化集成“商務網絡”。同時,在底層通過收購數據庫公司Sybase加上自有技術推出了HANA內存計算云平臺,為開發者提供一個統一的全球化開發平臺,從而拉動一個類似蘋果應用的生態社區。而前端免費的下一代用戶界面技術Fiori,采用了類似智能手機的按鍵和觸控方式,從用戶體驗入手拉動全新的SAP技術體系。

換言之,SAP從2010開始就著手“變身”,按著云計算時代的技術架構,以平臺、應用、界面三者分離的方式,更加靈活地重構整個企業級軟件生態,形成可變組合的“變形金剛”。在2015年初,SAP進一步推出了完全基于HANA平臺的第四代企業級軟件S/4,強化了HANA平臺的吸引力。隨著SAP S/4 HANA的推出,SAP在整個企業級軟件的重新布局已經完成,2016年將是考驗這一戰略布局成果的關鍵一年。

根據SAP大中華區公布的2015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 軟件及軟件相關服務(SSRS)收入在第四季度實現破紀錄的兩位數增長,保持了全年強勁增長勢頭。第四季度以歷史最佳成績為2015年收官,也使SAP大中華區書寫了歷史新篇。
相繼有上海復星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鐵建重工集團有限公司、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天士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等重量級企業加入SAP的新技術體系陣營。

而在2016年1月22日預發布的2015年第四季度財報中,SAP S/4 HANA的全球用戶在第四季度翻倍達2700家企業。2015年全年根據非國際會計準則的云計算訂閱及相關收入增加109%達23億歐元,按固定匯率計算為20億歐元。SAP預計2017年的云計算訂閱及相關收入將達40億歐元(非國際會計準則)。

經過了43年的歷史發展,全球和中國的企業經歷了公司治理的不同階段,而市場、技術和競爭等外部環境也經歷了劇烈的變遷。進入2016年的SAP無疑將迎來新一輪發展的黃金時代。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