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Value社區

中信證券探路“金融Store”,云平臺能否助力轉型運營生態圈?

作者:胡敏 ITValue / 日期:2015-08-03

坐落在北京亮馬橋的的中信證券,就像一個身著西裝的老派金融紳士突然穿上T恤、牛仔褲,充滿了融入互聯網新社會的興致勃勃。

作為中信證券互聯網+戰略轉型的急先鋒,中信證券信息技術中心在業內率先建立金融store的雛形,股票、基金、期權、融資融券等機構客戶在中信證券的金融store上經過注冊、審批和發布等流程之后,就可正式開展金融業務。

中信證券信息技術中心執行總經理張波在接受ITValue采訪時介紹,這就像蘋果公司通過蘋果store售賣軟件一樣,中信證券能過搭建金融store平臺,讓中信證券從銷售金融產品逐漸轉變為金融機構提供綜合化金融服務,這既包括提供金融產品銷售和交易服務,還可以提供IT服務、金融咨詢服務,其服務群體也從證券客戶轉變為整個互聯網客戶。這將變革中信證券原本出售金融產業的業務模式,轉向運營生態圈的新商業模式。

這能成功嗎?中信證券是怎么進行新模式探索的?

1一次關于“云”的戰略布局
5月4日,中信證券金融store初步上線了私募基金業務,包括私募Hotel、私募匯、機構商城三大服務。私募Hotel是私募基金客戶的業務管理平臺,涵蓋私募基金常用的產品管理、組織管理、客戶管理、個人中心等功能;私募匯是私募基金的互聯網旗艦店,最終用戶可以查看到所有的私募基金旗艦店,并投資購買;中信證券則面向私募機構客戶提供的所有專業化產品和服務,如金融數據、投資工具、基礎IT設施等,以商品的形式在機構商城上架、訂購和使用。

這意味著,私募機構客戶不用自己搭建業務系統,只要入駐中信證券金融store,即可快速在互聯網上開展業務。而中信證券也宣布,凡是中信證券的私募機構客戶,目前均可免費入駐私募Hotel。中信證券就這樣開始了互聯網+戰略探路的第一步。

一直以來,以抽取傭金為業務模式的國內證券公司,本身并不管理資金(資金在銀行),也不監管交易(交易在交易所),證券公司僅僅是股票的中介和經紀機構,這種業務模式導致傳統證券公司不會考慮構建自己的技術體系。

隨著國家推動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期權、融資融券、跨境業務等創新金融產品逐步推出,監管層對行業監管的松綁,以及證券行業主動創新,證券公司逐漸從原來的中介業務,開始紛紛探索新的業務模式,并開始考慮如何構建自己的技術體系,以應對商業模式的變化。

作為國內市值最大和綜合能力最強的券商,中信證券2012就提出打造“專注于中國業務的國際一流投行”的戰略目標,并提出了三個轉型:從同質化競爭向差異化競爭轉型,從以股為主的業務模式向股債并重的多元化業務模式轉型,以產品為中心向以客戶為中心轉型。

業務模式的轉型推動著中信證券IT建設戰略轉型。張波介紹,傳統證券公司比較典型的IT架構是以業務部門為核心而構建的,稱之為垂直化的布局,面臨著諸多矛盾:無限的業務需求和有限的IT資源的矛盾,以業務板塊為單元而構建的局部信息化系統和整體的IT策略之間的矛盾,短期的業務IT需求與長期的公司IT戰略發展之間的矛盾, IT被動應對業務需求與公司要求IT主動創新之間的矛盾。

在重新勾畫中信證券IT戰略的過程中,信息技術中心詳細考察了三類企業,一是國內銀行機構,銀行IT在金融領域是排頭兵,但銀行機構與證券行業的業務特殊性差異比較大,證券要應對快速變化的市場,而且業務相對分散,IT資源也不如銀行,無法照搬銀行信息化建設道路。二是考察高盛等國外一流投資銀行,但他們與國內證券公司所處的歷史階段和背景差別很大。高盛CEO曾說,高盛實際上是一家IT公司,這讓張波領悟到他們對IT非常重視,而且利用IT去拓展商業價值方面發展得也很早,這導致國內證券公司處在一種被動追趕的局面。三是考察了一些互聯網企業的技術架構,從技術上看,互聯網企業的基礎架構代表著技術發展的潮流和趨勢;而且互聯網公司在應對市場變化、快速靈活的特點,與證券行業需要快速的應對市場變化、滿足客戶需求方面也非常一致;因此,張波認為,互聯網企業的云計算架構,或許是中信證券未來信息化的一條可行的道路。

基于此,2012年初,中信證券初步構建了整個IT架構的目標——平臺+服務,這幾乎重構了整個IT。在開發模式上,中信證券構建包含IaaS、PaaS和SaaS的金融云平臺,把整個IT從內向型服務轉變為外向型服務,不只是為公司內部的業務部門提供服務,還要為市場、為客戶提供服務,甚至通過這種模式去整合公司上下游的業務資源。因此“金融store”被打造一個基于互聯網的金融生態圈,借此改變中信證券的商業模式。

2垂直化金融云引領商業模式變革
不同于蘋果store、阿里金融云等互聯網企業自主開發技術平臺,中信證券金融store的云平臺采取輕量化建設模式,通過引入比較成熟的商業化套件搭建IaaS和PaaS,如IaaS平臺大規模運用虛擬化技術,通過資源整合和自動化部署,實現異構基礎設施資源的管理;PaaS平臺則引入Pivotal的Cloud Foundry,PaaS平臺上提供了業務與應用的自動化或半自動化的開發工具,基于PaaS平臺,IT部門為業務部門提供基礎技術研發、運行支持、數據等服務。

“相比阿里云等專注于技術能力的金融云,IaaS和PaaS層的服務不是證券公司的IT核心競爭力,因此通過引入商業化套件,我們可以快速實現這些能力。”張波在接受ITValue采訪時說,“證券公司的IT核心競爭力在于對金融業務的理解以及所擁有的大量金融數據和財經數據,因此中信證券的金融云更重視SaaS平臺的搭建和金融服務能力”。

事實上,中信證券的金融store在境外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模式,如境外的對沖基金因為要追求交易的極致效率,通常會選擇臨近交易所的托管技術去實現。臨近交易所有幾個好處,一是交易速度最快,二是可以很好地享用交易所和證券公司所提供的技術和業務服務。而租用中信證券金融云設施的客戶,通常也是要在中信證券做交易,或者發產品,或者為了獲得專業金融服務,比如財經數據、產品銷售服務、交易服務等,中信證券會為客戶提供開放的系統接口。

IaaS和PaaS平臺改變了中信證券業務部門各自建設系統的方式,使業務部門的應用基于平臺去建設,不僅使業務創新變得快速、靈活,也有利于構建基于互聯網的商業模式。

據中信證券信息技術中心副總裁宋翔介紹,2012年中信證券開始構建IaaS平臺,2013年IaaS投入使用;2014年年中,開始構建PaaS平臺并快速投入使用。IaaS和PaaS基礎上,中信證券自主研發了CFOP平臺(即中信證券的金融服務開放平臺),通過CFOP把整個業務和服務SOA化,如與一些互聯網企業的平臺級服務的對接,以及基于這個平臺構建業務應用,都需要通過CFOP來實現。

2014年下半年,中信證券開始構建SaaS平臺,并且基于云平臺建設了私募、投研、托管、眾籌、社交化等幾朵云。

以私募云為例,私募基金正成為資本市場發展最為迅速的一支生力軍,目前注冊的私募機構有一萬多家,截至2014年11月底,新發私募數量達到4195只,融資規模達到2800多億元。隨著私募基金群體的快速發展,大型券商紛紛開拓了一系列與私募基金相關的業務。但是,大多數私募機構缺乏IT建設能力。

中信證券金融store上線的私募云,把中信證券提供給私募機構的服務全部放到云平臺上,給私募機構提供一站式的服務,包括投研、發行、投資、運行以及后期的產品運營和客戶服務等。私募機構一旦入駐到云平臺,可以實現發產品、管產品、賣產品,甚至獲得中信證券提供的其他增值服務,包括金融數據服務、投資交易服務,甚至還有IaaS和PaaS層的服務。這意味著中信證券可以借此由賣產品的業務模式,轉向運營生態圈的新商業模式。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