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Value社區

i8小時米丹寧:CIO創業的優勢與挑戰

作者:韓洋 ITValue / 日期:2015-07-01

我2012年4月從盛大網絡出來,做了現在的產品“i8小時”,我們是希望做一個企業辦公管理服務平臺。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一直在探索企業領域的SAAS到底怎么做。中國消費類產品和創業非?;钴S,企業級服務領域也在不斷受影響,比如消費類軟件基本上都是免費的,企業級軟件到底怎么弄要不要免費,一直很困惑。

美國的企業級創業產品已經做的很細,有很專業的服務解決問題,但在中國還處于初級階段。中國B2B的創業方向主要是基礎服務,比如協同應用、通訊,營銷領域、開發者服務,以及更高級的“工具+交易”模式。i8小時是從辦公服務開始,專注在基于流程和控制相關的服務,提供企業的管理能力和效率的工具這個領域。

2B和2C創業的鴻溝
看消費軟件和企業軟件的差異,要先說企業用戶和消費用戶之間的差異。消費用戶一般是一個獨立個體,產品滿足個體的需要就可以,但是在企業軟件領域,企業是一個群體和復合體,當你去給企業提供服務時,用戶來自企業不同層面,即使企業老板要用產品,也不容易推動,比如差旅軟件,涉及到專業部門、人事部門、采購部門、財務部門等,一個服務必須得到整個群體的支持,系統才能被推下去。

所以第一個差異就是,2C產品滿足一部分人的需求就可以了,決策很快。但是2B產品面向企業,決策過程非常慢。一個是感性決策,一個是理性決策。

第二,做消費軟件,再小的公司也是群體,相對個人用戶來說還是強勢地位,而企業軟件不一樣,企業用戶的談判很強,面向越大的客戶,我們的談判地位越弱。

第三,中國市場有一個特點,在互聯網崛起和這波2C創業之前,2C是很大空白的領域,但是企業軟件在六七十年代就有,這個領域有很多很強的傳統企業。

總的來講,2B創業比2C創業難度大很多,消費類互聯網創業者追求個人熱情,企業互聯網創業家解決企業痛點。

當然企業軟件也有優點,就是要形成一個比較好的利潤有很高的門檻,但是消費軟件來的快去的也快,今天很快起來但是后天可能就銷聲匿跡了。

二者也有共同點,這一波創業是移動化對消費軟件和企業軟件共同的機會。以前我們連接的是PC,連接的是部分時間和部分人,但是現在移動終端連接著全部的人、全部時間,除了睡覺之外手機都在身上,這給我們一個很大的機會。還有就是服務化、大數據,這些都是新的機會,在這些領域可以做很多事。

CIO創業,優勢VS劣勢
講到CIO創業,我自己也在總結,優勢就是有技術基礎,對互聯網理解的更快,做CIO對企業整個業務鏈都要了解,很多關鍵環節都要知道的,能看到全局,比較理性。另外,CIO是要被用戶折磨的,所以耐性很好,這是我們的優勢。

但是說到創業,很多弱點就出來了,有時候我們太守底線了,反而在商業上、競爭上會有不利的地方。所以營銷上需要有搭檔。

CIO創業過程中,迫切需要一個好的搭檔,把市場營銷做起來,再有就是太理性的時候速度會慢、趕不上,因為我們要看懂了才做,但是等你看懂機會就沒了。

再一個就是創業不能追求完美,剛才跟北森紀總討論,有一個同學做的跟紀總的產品相似,他覺得北森做的東西不夠完美,要追求在技術上更高更完美,結果這個同學的公司到現在還是一個小公司,而紀總的北森已經風聲水起了。

做業務跟做技術是兩碼事,產品要可復制的、快速占據市場。還有在理解、滿足客戶需要時,不是說把各個方面都考慮到才行。

再講“i8小時”這個產品,我們是從企業社交做起,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逐步的專注到企業解決關鍵問題,目前會在工作流基礎上重點做費控管理,再就是同時要滿足企業的不同的需要,也就是平衡老板、關鍵部門、員工之間的需求,一個平臺必須讓大家都接受,這個軟件才好推。

我們是在2012年4月開始創業,產品團隊是原來盛大技術團隊來做的,第一年快速推出產品,到2013年6月把一些企業核心工作流推出,然后逐步在工作流里發展費用應用和管理的東西,今年6月我們完成了融資,因為融資有金融背景,所以支持我們做企業財信貸服務,滿足企業一些關鍵應用。

管理軟件在一些中小企業會把提高效率作為第一位,我們更多希望帶來市場客戶的,甚至帶來收入的,我們就是覺得把一些理財服務放在平臺上,也是我們探索方向。

創業三年,速度還不夠快,今年有將近八千企業用戶注冊量,付費大概五千,活躍度在10%左右,這個是目前的成績,作為CIO創業,我還處于初級階段,我們要繼續努力。(文/韓洋 文章根據i8小時創始人米丹寧在大連軟交會投融資論壇演講整理,未經本人確認)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