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ITVALUE / 日期:2014-05-08
你嘗試過用一部手機來控制占地56萬平方米的主題公園內所有照明燈具嗎?
在北京歡樂谷,這一切早已輕松實現。只要通過手機、pad等任意給予授權、可上網的終端設備,都可瞬間實現對景區內50 多項主題景觀、30 多項主題游樂設施、20 多項主題游戲及商業輔助設施的現場照明用電的照明燈具、用電線路、場景配置的管控。甚至可以控制到任意大型設備設施上的任意一個小燈泡。
這種簡單便捷、易操作的控制方式,解決了歡樂谷近兩年來遇到的照明問題:原來的照明系統,只能進行整體控制,而不能按照現場的實際需求進行用電管理,也無法實現對設備照明及線路的運行監控。而由于園內照明用電設施復雜繁多,配電結構復雜,而且功能用途各不一樣,就需耗費大量現有資源。但即便是這樣,在遇到緊急情況時,依舊會出現控制復雜,應急措施落實不變的情況。
從粗放管理到“一鍵管控”式精細化管理, 背后其實是一套智能用電管理云平臺 。“經過建筑能源大數據專家分析系統、能耗計量分析、設備運行托管規劃等方面的運行,使用這套系統后,可以實現單體項目節約電能30%以上。” 。中易云(北京)物聯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易”)總經理雷鈺云介紹說,“通過這套云平臺,還可以實現對照明系統的預報隱患、節能能耗分析、故障報警、應急處理等全智能系統監管。”
“未來的智能建筑,一定是云計算大數據的應用中心,完全可以實現小到一個燈泡,大到整個樓宇的安全、質量、環境,甚至到人的行為,都可通過樓宇的大數據系統來預測。”雷鈺云解釋說,原來智能建筑只是監測、控制、報警,而無法預測分析的現狀和預測事故的發生。當實現建筑的大數據分析時,則可實現預測、預警、規劃和引導,使建筑的設備安全使用,人的環境舒適度的調整,人員的安全生活、安全工作都能得到方便智能的應用。并且,還將這些大數據信息同時與個人的手機智能端相連,實現所有智能分析所產生的有用信息同步享有。
再以歡樂谷為例,中易為歡樂谷的所有運轉設備、樓宇、供用電等安裝了幾十種傳感器,平臺系統每20秒進行一次電流、電壓、功率、溫度、濕度全方面的數據采集,每天即可達到4000次檢測。這些數據將傳回中易的建筑物聯網云平臺,進行大數據分析。這個系統含有全國300多個樓宇的所有數據信息,用系統預測加上人工分析的方式,可以起到預警和風險預測的效果。一旦有風險,該信息將會推送到相應級別的應急管理人員的手機上。
而且,這些傳感器還能對設備的聲音、螺絲松緊、運轉速度等進行立體分析,及時檢測設備運行狀況,而不僅僅是用電狀況和監控。這相當于打造了一個立體分析的神經網絡模型,讓經營業務與應急預案產生緊密聯系。
“以城市照明、變延期等公共用電的監控系統采集的歷史數據以及維護管理系統的故障維修統計數據為依據,深入挖掘,建立了科學的預警模型,變事后出來為事前處理,減少故障的發生,降低故障率,提高用電管理服務水平。”雷鈺云說道。
在這種應用場景中,歡樂谷無需任何前期投入,只需給所有關聯人員的手機等終端設備上安裝一個中易APP就可以了。這背后,考驗的就是中易的技術底蘊了。
為此,中易一方面在北京建立了兩個大型的數據中心,采取自建與托管相結合的方式,實現了異地容災備份,保證了數據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中易培養了自己的技術人才,目前已經申請國家專利30多項,涵蓋了智能建筑管控的各個環節。
具體來說就是,這種SaaS模式的服務,通過“故障原因分析——線路健康狀況分析——資產壽命分析——能耗分析——配電分布合理性分析——分布合理性分析——統計報表管理——系統維護”的閉環分析與服務,實現了單一建筑體(設備)的個性化、精細化管理。
通過利用物聯網云計算技術,搭建智能用電云服務平臺;通過銷售終端集控器產品,提供永久性平臺服務;通過運營大數據分析,實現產品研發生產、軟件開發應用、平臺服務運營的產業化項目,達到精細智能管理、節能減排等可量化的實際價值。這就是中易的商業模式。由于SaaS模式易操作、易復制的特點,中易已經在全國實施了300多個樓宇項目,包括中華世紀壇、北京恒基中心、全國智慧城市體驗館、清華大學設計院等。(文/秦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