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Value社區

Sun:太陽是如何隕落的?

作者:ITVALUE / 日期:2014-04-16

關鍵時刻 互聯網大發展時期,太陽微系統公司以自己開放的操作系統Solaris和互聯網通行證Java軟件獨占鰲頭。一向以硬件為主導的太陽微系統公司該怎樣利用自己的軟件優勢笑傲IT市場?

關鍵抉擇 太陽微系統公司始終堅持硬件至上,兩個絕無僅有的軟件成為硬件市場攻城掠地的有力武器。

應對策略 太陽微系統公司不顧市場的發展趨勢,將Solaris和Java鎖定在自己的硬件平臺上。

策略結果 太陽微系統公司開放的優勢被Linux逆襲,而Java的主動權則拱手讓給了IBM。最終太陽微系統公司被Oracle以74億美元的價格收購。

曾經如日中天的Sun Microsystems(太陽微系統公司)因為軟件處理不當,在網絡泡沫之后一蹶不振,終于以“長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的慘景黯然謝幕。究其原因,戀戰硬件難逃其咎。

2011年初春的硅谷夜晚,月亮高照,微風習習,丘吉爾俱樂部一片燈火通明,太陽微系統公司29年冥誕紀念會在此舉行。參會者群情激昂,人們似乎又回到了那個如火如荼的網絡頂峰時代。臺上坐著兩位頗有些被人遺忘的人物——斯科特·麥克尼利(Scott McNealy)和愛德華·贊德(Edward Zander),多年前他們分別擔任太陽微系統公司董事長兼CEO和總裁的職務。臺下人頭攢動,男男女女、藍眼綠睛,白皮黑膚,黃發黑發。種族與膚色的不同無法掩飾他們言談舉止的相同:硅谷寵兒特色牛仔,糙侉英語和無拘無束的夸張。這些人都曾經是兩位大佬兒的部屬,原太陽微系統公司的員工。他們中的俱樂部成員,以74美元入場,更多不是俱樂部成員,交174美元入場。此次聚會非同尋常,太陽微系統公司向來以“與眾不同(Make Difference)”示人,這次冥誕活動也不例外。

“當年差點咬下‘蘋果’!”

“當年差點咬下‘蘋果’!”愛德華·贊德的一句話勾起無限的回憶。的確,太陽微系統公司輝煌過。當時蘋果在證券市場上的價格為5美元每股,而太陽微系統公司則如日中天,談判兼并事宜。蘋果與太陽,文化無縫對接:創新不斷、專利甚多,員工思想活躍,作風不拘小節。蘋果雖然在證券市場上表現不佳,股值觸底,但其軟性價值尤在。對此,聰慧的愛德華·贊德以他的禿頭之力竭力收購,但終因蘋果一位強大股東作梗而前功盡棄。冥誕紀念當天,蘋果股價347美元每股,70倍于當年。

太陽微系統公司主張開放源碼, 首倡云計算,發明了Java語言和開放系統Solaris。它第一個喊出了“網絡就是計算機”的口號,當.com盛囂塵上之時,太陽微系統公司理所當然地做了那個點亮.com“之點”的網絡玩家,它使網絡迅速發展,遍鋪全球。

太陽微系統公司當時的炙手可熱可想而知:大家均以為其貢獻智慧和力量而驕傲,硅谷各城大街上,身著印有“Sun Logo” T恤的工程師氣派十足,令人望而起敬。太陽微系統公司的員工們長年在友好的無所拘束的氛圍中,大搞發明、勇做創新、無拘思維、自由暢想。作為太陽微系統公司創始人并長期擔任董事長兼CEO的斯科特說過,“‘苦干、好玩、分享’,我們的員工是最好的員工,最好的員工為世界提供最佳產品,最佳產品助全球網民實現夢想。”

太陽微系統公司的崇高使命是為客戶帶來最大價值,這在當時是時代最強音,深受所有投身網絡發展的志士仁人歡迎。太陽微系統公司每年舉行JavaONE開發者大會,與會者不惜交納一萬美元只身入場,踴躍參加。他們知道,只有這類大會能夠給自己帶來最大最多的發展機遇,只有在這里能夠獲取最新最權威的網絡發展信息。而太陽微系統公司也將這些開發者引以為忠實伙伴,給予他們最佳禮遇最大便利,千方百計為其提供最強最好的技術支持。

作為創始人的斯科特說,他每周工作90小時,而在太陽微系統公司的28年中,發布Java是他認為最得意的事。Java原本是為電視機頂盒設計的程序,它被要求能夠配置在不同的機器上。為此,熟諳聯網技術的太陽微系統公司設計了一個可以轉動一切程序的Java虛擬機。任何程序只要沾上它,就可以“一次寫成,到處運轉”。這算抓住了網絡世界的命脈,在當時是了不起的發明。Java的命名也表明了太陽微系統公司對于工程師集體智慧的褒獎:以詹姆斯·格斯林為首的軟件工程師團隊在開發Java的四年間,消費最多的是咖啡,咖啡刺激了天才們的神經,激發了他們無限的創造力,而印尼爪哇島上盛產的咖啡豆則幾乎是咖啡的代名詞,凡咖啡飄香的地方,就是網絡盛行和Java軟件大行其道的地方,寓意令人印象深刻。Java使太陽微系統公司市值大升,一度超過2千億美元,所有垂青網絡的公司為之一振,IBM、HP、微軟為Java配置了專門的開發團隊,業內外一致認為,Java是互聯網最有力的推動力量,Java使無時不在的聯網成為可能。全球幾百萬軟件工程師眷顧于Java,著迷于Java,把個人命運與Java綁定在一起,深怕自己稍不留神被以Java為代表的網絡時代所淘汰。對于他們來說, Java就是互聯網, Java就是真金白銀,Java就是自己的未來,Java就是一切。

太陽微系統公司一生與“S”結緣,4組翻來倒去的“S”構成了太陽微系統公司的Logo,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Sun,它即是給人類帶來文明的太陽,又是Stanford University Network(斯坦福大學網絡)項目的首字母縮寫,太陽微系統公司之淵藪。同時,S還代表了太陽微系統公司賴以起家的Sparc芯片和Solaris操作系統。

斯科特坦言,他最信任三種人:棒球隊長、樂團指揮和斯坦福大學畢業生。斯科特本人畢業于斯坦福,在他看來,這所大學培養的是當之無愧的時代精英,凡斯坦福畢業生求職于太陽微系統公司,他都會滿口應允。

如果能懂Software

太陽微系統公司以硬件起家,成于此,敗亦于此。丘吉爾俱樂部冥誕紀念會的主題是探討太陽微系統公司的遺產,“到底它留給了這個世界什么?”。兩位大佬兒以慣有的幽默調侃太陽微系統公司28年的風雨歷程。斯科特說,太陽微系統公司留給他的是四個兒子,兒子中最大的九歲,最小的兩歲。而愛德華則對自己差點做成的那筆蘋果生意耿耿于懷。

其實,他們心知肚明,太陽微系統公司真正最為寶貴的是開放的Solaris系統和經典的Java軟件。

在太陽微系統公司經歷的諸多“S”中,他們始終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 “S”——軟件Software。如果從一開始,這家以硬件為中心的企業能夠容下軟件文化,并能讓軟件占主導的話,IT的歷史就將改寫。就連斯科特自己也說, “如果我們當初早點讓Solaris裝進Intel盒子里,跑在x86的平臺上,就不會有今天的Linux?!?。顯然,太陽微系統公司錯失了良機。究其原因,是太陽微系統公司不懂軟件,不懂X86市場。太陽微系統公司對于這個市場的理解,完全從硬件廠商的角度,強調高端、低量、高價值,并以此部署網絡計算,至于軟件產品的特性和功能、軟件在市場上統領千軍萬馬的趨勢,這些在銷售指標、合作伙伴、渠道計劃及供應鏈管理面前不值一提。太陽微系統公司從未建立過一個像“紅帽”Linux這樣有效的開放源標準。

眾所周知,硬件企業文化與軟件企業文化大相徑庭。硬件制造商就好像戰場上的步兵,總是按照統一的時間表,固定的思維方式近身肉搏。當太陽微系統公司良好的發明文化孕育了Solaris和Java 之后,他們感覺到的不是振奮而是恐懼,他們害怕這一千載難逢的機會,也不敢發布配套的價值連城的軟件相關業務,他們對于沒有規范的事物漠然處之,雖然當時盛行“軟件為王”,但是,懂現代汽車和電腦盒子的斯科特不懂軟件。如果太陽微系統公司足夠成熟,那么它應當立馬改硬件當家為“軟硬兼施”。事后諸葛亮好做,但現在怎么講都不能說明當時的你就更聰明。

硬件思維阻礙了軟件當家的可能。斯科特承認,“我們的錯誤是將Solaris裝在了自己的硬件上,而不是讓它廣為接受”。要想讓軟件適時發展,那么在太陽微系統公司內部必須有懂得軟件的領導。來自軟件公司并梳著馬尾辮的喬納森以CEO身份執掌太陽微系統公司的時間是2004年,而不是他加盟的1996年。沒有一個人在那個時間講,“應該讓Solaris跑在別人的機器上,在多種芯片結構上運行,因為只有這樣,Solaris才能發展”。而那個時間,大家都被硬件的勝利沖昏了頭腦,根本不去理會“軟件就是一切”的概念。大家都一心一意地跟著斯科特賣“硬件盒子”,沒有其他任何不諧之音。

采用軟件當家的策略,意味著你要與競爭對手合作,讓Solaris為更多的太陽微系統公司以外的人所理解和采用。如果沒有軟件見長的領袖人物,或者說企業CEO沒有軟件思維的話,這一切都無從談起。盡管太陽微系統公司后來做了x86,但是,太過晚矣,Linux逆襲成功,將原本留給它的低端市場一網打盡。另外,太陽微系統公司內部對x86的重視從來就不足夠,喪失了時機,喪失了市場。

Java之爭

Java甫一出現,太陽微系統公司做何反應?愛德華·贊德承認,公司執委會和此時坐在丘吉爾俱樂部會議室的人,對于后來紅極一時的Java,不是高興,而是擔心,幾乎所有人給出的對策都是“殺了它”,因為大家對它束手無策,集體失語?!凹核挥?,勿施于人”,唯一的辦法是干脆將其扼殺,不要讓對手拿來作為攻擊你的武器。公司曾經有超過十次決議殺了它。在丘吉爾俱樂部的愛德華回憶當時的情形,無奈地說,都說“貓有九命”,而 “我們的Java命運多舛,其命多過九命之貓”。

太陽微系統公司的一位高管曾說,“當我們來到公司時,我們高喊著‘Java,Java,Java’,然后轉過臉就去賣服務器了”。1999年,對于太陽微系統公司來說,Java僅僅是打向互聯網市場的通行護照,它是打破其他公司抵御、搶占硬件市場的制勝神器。

此時,Sun的硬件文化又一次把本來可以攻城掠地的Java鎖定在了自己的硬件平臺上。這家公司的講法是,“如果你想讓Java虛擬機運行在更好的平臺上,那么你需要的是太陽微系統公司的硬件”。這是JavaOne所有的金牌演講者的結束語,是太陽微系統公司在互聯網時代釋放的最強的信號。其他的不同場合,不同措辭,結論也都一樣,所有的市場營銷活動都被深深打上了太陽微系統公司硬件的烙印。

太陽微系統公司曾經創建了一個組織——JavaSoft, 作為獨立運作的業務單元。JavaSoft的老大事實上是在領導著一個軟件公司,旨在盡可能廣泛地建立Java聯盟,并且納IBM、HP、微軟等巨型公司為其成員,雖然它們同時是太陽微系統公司最難對付的競爭對手。玩不轉這種處境的JavaSoft釋放出的是相互矛盾異?;靵y的信息。它一邊伸出橄欖枝,大力發展自己的包括強勁競爭對手在內的Java聯盟,一邊又不失時機地講,Java虛擬機只有在Solaris環境下才能獲得最佳運行。斯科特的經典話語不絕于耳,“HP是‘打印機公司’,而IBM卻在變本加厲地向你收取服務費;在這個世界上,只有太陽微系統公司可以真正為你提供運行Java的高性能硬件”。

作為軟件公司,JavaSoft需要突出Java工具的優勢,而令其他利益讓位。任何軍事行動都是在取舍間進行決策和較量。此時,建立Java生態體系是頭等大事。JavaSoft的同盟軍,既來自幫助者,也來自競爭者,大家應當不分彼此地共同建立Java賴以生存的生態體系。太陽微系統公司創建了JCP(Java Community Process),一些小型公司紛紛加入,Instantiations、Bluestone、 BEA系統、Borland、JBoss, 不一而足。同時,太陽微系統公司還通過并購擴大勢力范圍,僅1998-1999年就投進數億美金,收購NetBeans和Forte軟件,投資支持Netscape、i-Planet 和Seebeyong等,但這些錢因為沒有獲得IT巨星的支持,打了水漂。

很自然,IBM被推到了太陽微系統公司的對立面。IBM拋出了一個開放源代碼,挑戰太陽微系統公司在Java工具市場上的中央權威,打破太陽微系統公司的Java中心地位。IBM 還通過“程序員工作臺”,在擁有很多第三方工具集成的開發環境下,為自己的操作和為與其他第三方工具分享文件。Eclipse的出現使得太陽微系統公司創建有利可圖的Java工具的業務落空。

雖然IBM極力否認它的做法是針對太陽微系統公司Java聯盟的努力,但是, 這兩家公司劍拔弩張的關系顯而易見,甚至露骨到兩家公司處處唱反調,你想做的,我必反對。例如IBM聲稱要建立Java的國際標準,太陽微系統公司則完全不贊同。IBM的客戶對于Java期望很高,太陽微系統公司卻始終將Java置于獨家控制之下。后來,Sun不得不撤出工具市場,重新轉向關鍵的Java中間件,但大勢已去,先前太陽微系統公司在這個領域上的優勢不復存在。2004年,斯科特將CEO的權柄交給喬納森時,硬件文化已經將太陽微系統公司曾經擁有的優勢掃蕩怡盡,到頭來,太陽微系統公司的硬件不硬,軟件無力。絕望中,太陽微系統公司所做的其他努力和嘗試也都不甚了了。長期養成的高傲自大使得太陽微系統公司對市場反應愈來愈遲鈍,業務范圍愈來愈窄小。軟件工程師沒有主動權,只能任由硬件文化肆虐,大悔終生。

IBM還是Oracle?

新CEO喬納森不屬于硬件文化,但他2004年他接手的是一個十足的爛攤子。斯科特-麥克尼利一直被他奉為IT教父,謙和的喬納森很少與之沖突,雖然直至他收官之時,忍不住還是與斯科特發生了意見不和。喬納森懂得,IBM相對于Oracle是更好的Java的接受者,主張將公司賣給IBM,但是一向對IBM抱有成見的斯科特卻更愿意賣給私人朋友拉里?埃里森,此時,占上風的決策選擇是“唯親”而非“唯賢”。

談到2009年太陽微系統公司不得不以74億美元被賣掉時,斯科特自嘲地說,“如果這事發生在1982年,有人拿著這么許多的錢來買我的初創公司,我非樂瘋了不可”。這時,大家想象到的,不是時年27歲的斯科特?麥克尼利樂呵呵的樣子,而是據此10年前的太陽微系統公司,其時市值2千個億,27倍于Oracle購買的價格。

事實上,這永遠是一個令人傷感的話題。一直占據主流地位的硬件文化誤導了企業的發展。IBM和HP,如今早已“軟硬兼施”,如果他們也堅持硬件為本,那么它們的下場也不會比太陽微系統公司更好。

對此,斯科特始終保持沉默,而愛德華則說,“今晚,我開車沿101高速公路過來,我很希望沿途的建筑物上還能有閃爍著的太陽微系統公司的Logo。我們被迫遷出了。我們都熱愛曾經在太陽微系統公司奮斗的經歷,我們留戀它,懷念它,但是現在,我們都不愿意再回過頭來看到它……”也許,他的話代表了丘吉爾俱樂部全體與會者的感受吧?。ㄎ?武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