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ITVALUE / 日期:2014-04-10
Windows XP徹底與我們告別了,盡管之前有諸多猜測認為微軟會估計政府方面因素,以及目前中國巨大的XP用戶群,會改變主意,但是沒有例外。不過用戶們還不用太過于擔心,騰訊、金山網絡、瑞星紛紛爭當“雷鋒”,繼續保護中國用戶,微軟的XP謝幕了,不過基于XP的桌面戰爭有可能就這樣展開了,此前被360守得緊緊的PC端安全似乎因為微軟的這個舉動帶來了小小的波瀾,第一個表示要保護XP的不是360而是騰訊。
至于微軟究竟為何停用XP,跳出來的這批“雷鋒”跟微軟之間又有什么關系,此前,《商業價值》雜志曾有一篇分析文章。
3月3日微軟宣布將于4月8日停止對Windows XP的支持,但是不到兩周微軟中國官方又發布了進一步說明:對于已經安裝XP的中國電腦,在4月8日后仍可繼續使用,此外,在用戶選擇升級到新一代操作系統之前,繼續為中國XP用戶提供獨有的安全保護。
在中國市場停止對XP的支持對于微軟意味著什么?剛剛卸任的微軟CEO鮑爾默曾經在2011年吐槽微軟中國的業績表現:年收入20億美元的中國區竟然還沒有人口1700萬的荷蘭收入高。為了提高收入,微軟中國也做了頗多努力,比如打擊盜版,施壓政府機構正版化,鼓勵用戶升級。不過前面兩個舉措顯然很難收到成效,因此鼓勵升級成為了最行之有效的辦法,根據保守估計,中國有接近2億用戶沿用了XP系統,很顯然其中的一部分人被成功勸服去升級,微軟中國區就能夠交出漂亮的成績單了。
雖然消息一出招來了一片罵聲,不過按道理一貫采用此法迫使用戶升級的微軟應該也已經習以為常了,結合前文的背景,做出這個決定十分合理。
但是不到兩周的時間后微軟變卦了,從之前帶有威脅語氣的警告變成另外一份頗具人文關懷的聲明(如圖),難道微軟中國區又不想完成業績了?
微軟為什么變卦
這不到兩個禮拜的時間里發生了什么?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在微軟宣布停止對XP支持的消息公布后不久,騰訊宣布推出“扎籬笆計劃”,繼續保護XP系統用戶的基本安全,騰訊電腦管家將聯合國內頂尖技術團隊于4月8日微軟停止XP系統服務前,推出騰訊電腦管家XP防護產品,它可以對XP系統的薄弱環節進行安全加固和優化提速。
而在隨后的公告中,微軟在最后提到這樣一句話:在大家選擇升級到新一代操作系統之前,我們與包括騰訊等在內的國內領先互聯網安全廠商,仍將對你不離不棄,護你左右。
無論是之前微軟停止保護XP用戶,還是騰訊推出“扎籬笆計劃”,雙方的名字都沒有出現在彼此宣布的內容中。火速牽手的緣由如果不是政府插手,恐怕就是微軟方面發現:新版本的對手恐怕不是XP,而是以騰訊為代表的互聯網廠商們。
如果真是這樣,那么首先要恭喜微軟:終于醒悟了。
微軟向何方
PC安全一直都是360的大本營,因此騰訊借機推出“扎籬笆計劃”也不難理解。原本事態的發展方向就是:微軟要的是收入,騰訊要的是用戶與流量。
但是除了收入外,向何處去是微軟必須要回答的問題。此前的惠普曾被批評是一家找不到定位的公司,因為其包攬了軟件和硬件,企業級和消費級幾個不同領域的產品。而事實上微軟也面臨同樣的問題,此前《華盛頓郵報》曾批評微軟,認為它應該學習索尼,剝離其消費產品業務,這其中包括Surface,Bing和Xbox。
暫且不去談剝離的難度,至少撰寫此文的記者Brian Fung并不了解微軟的真正心意:這三個業務中的兩個是微軟設備+服務轉型中的重要承載者,也就是Surface和Xbox,這其中還應該包括新買來的諾基亞智能手機。
微軟做如此多的調整是希望能夠徹底統合其設備與服務,其中Surface雖然是新產品項目,但是被寄予了厚望;Xbox中也已經內置了不少微軟的服務例如Skype和SkyDrive(不久前更名為OneDrive)等,SkyDrive的更名也預示著微軟希望在這條路上走下去的決心,不僅僅是名稱的改變,而是轉型的另一個踐行:OneDrive會成為Web網站、桌面應用、移動設備(iOS、Android及Windows Phone)、Xbox One及360游戲機均可訪問的云服務。
在這樣的背景下微軟怎么可能會選擇剝離消費業務呢?微軟到底打算去向何方,不如對比它與谷歌來看。
微軟買入諾基亞,谷歌賣掉摩托羅拉,這一買一賣之間給出了兩家公司的選擇:谷歌會在軟件及服務這條路上堅定的走下去,當然其提供的各種服務都將是免費的,搭載這些服務的硬件產品價格也會是低廉的;而微軟雖然也希望自己的服務逐漸遷移到云上,然后最好透過自己的設備提供給企業或者消費者,而其產品價格,無論硬件、軟件雖然一降再降但是絕對不可能是免費或者是廉價的。
微軟的敵人并不是另一家操作系統公司,敵人可能來自完全不同的領域,比如谷歌(中國的騰訊也在這個范疇):之前推出的Chromebook就是一個用瀏覽器短路操作系統的信號。也許從體量上看瀏覽器和操作系統所承載的應用和服務完全不同,但是隨著大多數用戶應用場景的轉變,與云計算的普及,這種遷移并不是沒可能。這一點微軟自己也意識到了,然而如何進行徹底的變革恐怕不是新CEO以及組織架構調整所能解決的。
目前整體業績很不錯的微軟是否能夠在這樣“安樂”的環境中保持饑餓感完成轉型,將成為其能否偉大到下一個代紀的關鍵。而另外一個關鍵就是究竟誰的模式更代表未來,更具有引領產業界新趨勢的能力,顯然微軟還希望通過創新引領IT產業未來的大勢,但是今天的IT互聯網產業似乎在展示這樣現實:事情做得好(比如收入可觀,業績出色)的公司很難擁有沖向未來的勢頭,微軟要跳出這個定律的難度不小。(文/張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