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ITVALUE / 日期:2014-03-11
“IT系統建設是業績導向,IT投資注重性價比,即使是國際一線品牌,也不能迷信廠商,草率買單。”在企業部署新一輪IT過程中,持這樣觀點的CIO比比皆是。益豐大藥房連鎖股份有限公司在擬定POS銷售系統重構方案時,信息副總監孫浩就感到:國內做生意賺錢越來越難,但軟件版權開支越來越大。這樣的情況使企業IT建設者重新思考如何搭建未來架構,而開源成為他們重點考慮的選項。
在ITValue社區內針對開源所做的CIO調查中,38%的CIO認為開源所帶來的優勢是開發自主性強,其余則為:33%節約成本、13%安全性好、10%廣大的技術支持、2%業內主流、其他4%。
而在2013年ITValue價值峰會的現場調查顯示:近30%的CIO選擇未來部署開源軟件,私有云和商業軟件的關注度位居其后。已經有40%CIO在帶領企業向“去IOE”方向上發展。
對比傳統商業軟件,開源主要有四大方面優勢:一、資產優化,節省成本,實現業務功能及創新項目。二、快速響應業務需求,強化IT團隊技術駕馭拓展能力。三、提高定制化能力,技術自主創新,打破對廠商的技術依賴。四、開源軟件覆蓋的面非常的廣,可以為企業提供很多種選擇。這使得開源成為互聯網時代企業進行下一代IT架構創新的重要選擇,“云計算平臺+開源軟件+自有技術”將構成IT架構的重要格局。
開放與自由
2013年,類似IBM,Oracle,EMC等頂級產品組合公開受到挑戰,折射出企業IT建設者對軟件需求的全新態度。昂貴的軟件費用已嚴重制約了企業用IT架構支撐快速創新,開源軟件成為一種用于替代昂貴的IOE解決方案的重要選擇。Gartner一項研究顯示,2013年擁有較低成本的開源軟件,將以22.4%的增長速度,達到81億美元的規模。
2013年,進入云計算落地元年,企業對運行在云端上的軟件需求越來越強,在與云計算模式的匹配上,開源軟件優勢明顯高于商業軟件。此外云計算相關的軟件絕大部分是開源的,開源的云方案已獲得越來越多的支持,如:OpenStack、CloudStack。
開源受到中國企業信息化建設者關注有幾點原因:首先,開源適合互聯網時代的生產方式。Linux基金會執行官JimZemlin預測:“再過20年,所有的基礎軟件都會以協同開發的模式進行構建。”州逸酒店和度假村集團副總裁朱明生則認為:從組織行為學的角度來說,專業化分工、專業資源融合、合作、聯盟是大勢所趨;從技術發展趨勢來說,云計算、SaaS、開源是大勢所趨。
原因二,互聯網提供了開源軟件生長的土壤。互聯網使開源依靠社區的方式滾雪球;開源的日益壯大,也為傳統企業向互聯網轉型提供技術支持,因此開源與云計算、大數據等應用都密不可分。
阿里巴巴首席技術官王堅認為:“在互聯網時代,運行在數據中心里的軟件面臨運營的挑戰,復雜度很大。從使用軟件(包括開源軟件)到運營數據中心里的軟件是一次根本的變化。”在互聯網時代,云計算平臺+開源軟件+自有技術會是一個基本格局,傳統靠收許可和服務費的商業軟件市場受到沖擊。
恒大地產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陳東鋒正在經歷互聯網對企業經營管理模式的變革,他計劃通過互聯網全方位接觸客戶,通過大數據分析了解與服務客戶,提供個性化服務,建立真正客戶導向的業務模式與管理模式,組織架構從職能型轉變為流程型。
原因三則是傳統企業正在經歷一場圍繞“快速創新”的轉型,這樣的轉型也使得首席信息官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向首席創新官Chief Innovation Officer轉型,而開源的IT架構擁有草根、平等協同的精神;能實現快速迭代、不斷提升用戶體驗,低成本建設和運營和IT服務化。
不只是談判籌碼
收到了微軟、Oracle將近上億元的賬單之后,中國南方航空公司總信息師胡臣杰開始認真思考要不要“開源”。
南航的電子客票系統使用的是典型的IBM小型機架構,等到售后升級時,廠商建議停機。南航是全球運行,全球銷售,即使半夜12點做系統升級,電子客票系統也不可能停機。南航核心系統80%都是商業軟件,每年廠商都有更新和定期查正版化。此外,IT系統遇到問題,抄起電話打給廠商,溝通成本非常高。這些問題使胡臣杰很懊惱。
來自廠商的壓力僅僅只是南航最終大幅采用開源的一個原因,更重要的是從2000~2012年間,南航旅客運輸量迅增5倍,達到8600萬人次,位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五。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的營銷服務需要全新的互聯網技術。南航微信粉絲已達40萬,對客戶語義和感情色彩的智能分析,對旅客行為的整體數據分析已成必須。此外,電子商務訪問量PV、UV直線上升。南航移動App的增長速度顯示2013年6月初銷售額已經超過1億元。如果開發周期慢,將使南航錯失機遇。新項目的快速上線,非結構化數據海量增長,性能壓力、存儲壓力和成本壓力等,都是傳統IT架構無法承載的。
南航經歷了從拒絕開源到擁抱開源的摸索過程,2011年有19個項目引入了開源的架構,節省的費用加起來達到1500萬,2012年節省的費用是2400萬。開源帶給南航:一、上百套系統建立了一個數據核心,將數據打通。第二、打造了很多移動化部署。三、技術逐漸可以統一,包括SOA架構,統一的移動架構等。第四、逐漸統一了基礎架構部分的開源技術選擇,大量采用Linux,JBOSS以及LVS等技術滲入底層架構。最后則是對團隊的培養,2009年至今南航已建立了自己的研發團隊,現在已擁有一支1200多人的專業IT隊伍。
基于開源的IT架構可以讓創新的項目建議在隔天就迅速啟動,并以月為周期迅速上線,南航微信就是這樣誕生的。胡臣杰向同行“推廣”自己的經驗:“當Oracle找我來談判的時候,我非常自豪地講,我們最近又把多少系統轉向了開源,這方面就不要考慮再收我們的賬單了。”
阿里巴巴的勝利
如果CIO能夠決定IT預算,那開源可以成功一半!
阿里巴巴首席技術官王堅負責每年集團IT預算和規劃,他意識到對于傳統IT廠商的依賴使得相關技術及其維護已超過自己的掌控范圍,例如,大存儲對客戶而言基本就是“黑盒子”,客戶都不能自行進行重要的維護,主要依賴廠家通過WAN網絡或電話拔號連接上進行管理維護。這使淘寶和支付寶的長遠發展問題也受到束縛。
阿里最早依賴商業軟件,擁有當時亞洲最大20多個節點的Oracle RAC數據庫集群,成為開發使用開源軟件MySQL最好的企業之一,研發自己的關系數據庫OceanBase。從用Oracle做處理數據,到用業內單個機群節點數最多的Hadoop集群,再到用自己飛天平臺上的ODPS。阿里巴巴的IT架構從“商業軟件”、“開源軟件”最終演變為自主技術和自有云計算技術。
“去IOE”實際是阿里巴巴嘗試開源和發展自有技術的高度概括。一個互聯網公司依賴于傳統架構做的話,無論是成本還是發展,都不現實。阿里巴巴很早就在思考是不是可以用別的方法做這件事情。王堅打趣:“因為當時我管整個集團預算,不給錢買東西,總有辦法逼IT部門做成事情。”
阿里巴巴將成功轉向開源并進一步建立自己的IT能力歸納為三點原因:一是企業的戰略決心是否足夠強大;二是這項工作是否能夠堅持到底,并愿意承擔技術上、組織上的各種風險;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要有使命感的人和團隊去完成一件看起來不可能的事。當初王堅選擇人才非常謹慎,他選擇的很多IT負責人,既對業務熟悉,又對技術有深入理解,并且愿意“革自己的命”,絕不擔心“去IOE“會讓自己原來的技能沒有用。
王堅認為這樣的過程中,最大的痛苦在于:“要傷害天天跟你在一起工作的人,你身邊的同事可能學的就是這個技能,突然告訴他你的技能沒有用了,這是很殘酷的一個現實。”
開源項目的成功需要一個了不起的信息主管。無論是南航總信息師胡臣杰還是阿里巴巴首席技術官王堅,以及正在推廣開源項目的重慶長安汽車副總裁馬軍,他們共同的特點是:勇于嘗試全新的技術和模式,敢于承擔風險,面對互聯網和創新,勇于預見未來。
正如在框計算出現之前,云計算也只是曇花一現,開源僅僅是技術變革的一個側面。無論是商業軟件、云計算還是開源技術,對于CIO而言,除了面對IT治理挑戰,更重要的是如何平衡新技術的部署,為企業帶來最大的價值。
并非免費盛宴
上海愛建證券CIO黃賓思考開源的部署:開源省去了軟件許可證費用,但不能省去人才培養的費用。如果企業沒有合適的IT人才,將開源項目外包,依然需要巨大成本。
使用開源軟件不需要付費,但完成整個開源項目并非零成本,一定程度降低成本僅僅是開源的顯性優勢,開源的深層價值是“自由”——自由的使用和傳播技術,開源所帶來的是IT系統量身定制和軟件廠商以用戶為中心的轉型。
開源廠商紅帽軟件公司Red Hat很清楚企業雖然有興趣使用成本較低的開源軟件,但卻因不確定性風險望而卻步。紅帽的盈利模式是為企業提供穩定的、經過測試的各種免費版本,尤其是Linux操作系統。紅帽不收取新版本的License費,但收取訂閱費,每個客戶都可以持續獲得最新的發行版,享受無限制服務和安全保障。
另外一家開源廠商SUSE也通過測試、調試等訂閱服務,向用戶收取訂閱費。這樣的模式或多或少在改變著現有IT廠商盈利模式,SUSE工程技術副總裁Ralf Flaxa認為:許可收費的模式還會存在,但將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公司采取訂閱的形式去提供服務,而不是去出售License,開放式的模式會發展更快。Ralf Flaxa是Linux開源軟件研發的開山鼻祖,根據他多年的觀察,實際上即便企業將開源項目外包給開源廠商,所耗費的成本依然遠遠低于商業軟件。
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Rackspace公司合作研發的OpenStack,以Apache許可證授權,并且是一個自由軟件和開放源代碼項目。用戶依然要支付許多錢給運行和維護OpenStack的“顧問”, 這恰恰就像Red Hat提供免費的Linux,但盈利來自服務。
第五屆中國云計算大會上,CloudStack開源云計算平臺中國創始人梁勝認為:“開源不一定帶來IT成本的降低,更多的是滿足企業IT可以快速應對業務新需求的挑戰,給予企業最大限度的自由。”
開源未來的交付模式會是怎樣的呢?
馬越是一家中國開源解決方案提供商的創始人,7年前,他在美國一家公司和七個團隊伙伴用10個月的時間做了一個500萬美元的開源項目,項目的巨大成功使他深深被“開源”精神吸引,也使紅帽將“中國首席架構師”頭銜垂青于他。
馬越對未來開源趨勢的一個觀點是:“開源一定會借著云計算變得規模化、普及化,這也是開源發展的唯一出路。”在以往他向客戶介紹開源方案時,開源的應用太復雜了,介紹起來也是一個龐大工程。但馬越的公司開始與阿里云、微軟云這樣的企業合作,借助云的力量將開源部署到企業當中。
這樣的判斷已經得到印證,開源將通過云計算的方式為企業提供彈性的服務。2013年11月13日,騰訊云總經理陳磊正式宣布騰訊云將進軍開源領域。陳磊告訴《商業價值》記者,騰訊的內部業務和對外云業務都有使用多種開源產品,云上的用戶可以自由選擇開源產品。
基于云計算的新型交付模式正在沖擊一切軟件業,即使不收許可費的開源軟件也不能幸免,未來馬越希望公司的開源技術與現有公有云廠商深入結合后,再提供彈性的開源云計算服務。(文/張宇婷)
企業對開源態度
調查時間:2013年 8月
調查地點:2013三亞IT價值峰會開源論壇
參加企業:香港交易及結算所、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智聯招聘、復星集團、
上海大學、廈門建發、春秋航空、嬌麗芙、州逸酒店和度假村集團、國信證券等40余家。
六問“開源”
01 什么是“開源”?
開源是一種開放協作的模式。開源軟件的源代碼是開放的,使用開源軟件不需要付費。開源軟件往往是社區主導,由全世界各地的工程師自發開發的。
02 國內外有哪些著名開源廠商以及開源社區?
開源軟件上市公司 Red Hat(紅帽)是具有代表性的開源廠商。開源社區有Linux社區,Apache社區,Eclipse社區等。許多使用開源技術的互聯網公司比如阿里、淘寶、百度、新浪等也開始發布自己的開源軟件,但不是他們的主營。
03 開源能為企業帶來什么?
1、資產優化,節省成本,實現業務功能及創新項目。
2、快速響應業務需求,強化企業技術團隊技術駕馭拓展能力。
3、提高定制化能力,技術自主創新,打破對廠商的技術依賴。
4、開源軟件覆蓋的面非常的廣,可以為企業提供很多種選擇。
04 哪些企業或機構已經成功部署開源軟件(國內外)?
國內:航空業的南航、深航;政企業的全國政協、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業的中國電信、移動、聯通等。淘寶。
國外:美國白宮、美國國防部;紐交所等等;Google,Facebook、IATA等。
05 云計算與開源的關系是什么?
在云計算時代,軟件往往運行在云端,并且計算資源是動態啟用和釋放的,那么傳統的軟件授權模式就很難跟云計算的模式匹配。云計算技術相關的軟件絕大部分是開源的,如:OpenStack,CloudStack等。
06 “去IOE”與開源的關系是什么?
傳統的企業IT系統大多由IBM,Oracle,EMC這三個廠商的產品組成,包括IBM的機器,Oracle的數據庫,EMC的存儲。去IOE是社會與軟件發展到一定時期,人們對軟件需求的一種態度。開源軟件將作為一種新的選擇用于替代昂貴的IOE解決方案。
來源:開源專家馬越在2013年ITValue價值峰會開源論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