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ITVALUE / 日期:2014-03-11
盡管2013年中國掀起了一陣去IOE的浪潮,但其中的主角之一的EMC中國區的業績不跌反升。
根據IDC公布的中國存儲市場跟蹤數據,2013年前三個季度,其它主要國際IT廠商銷售額全面下降,EMC在三個季度都實現了增長。從2006年到2013年,EMC在中國市場連續8年保持增長,復合增長率達到26%。
EMC在中國市場成功有七個原因:“一是EMC總部方向清晰戰略正確;二是Unix 服務器呈下降趨勢,‘x86服務器+虛擬化云計算模式’開始崛起,讓EMC處理有利位置;三是數據中心中存儲花費上升,服務器比重下降;四是提前布局,成功地與本地品牌實現合作;五是競爭對手自身出現問題;六是EMC在二三線城市的拓展取得成果;七是總部不斷加大對中國投資。”
而2014年,EMC全球的主題是:重新定義(Redefine)。EMC認為,伴隨著第三平臺的興起,以特斯拉智能汽車、GE工業互聯網、耐克穿戴大數據等事例為代表,很多行業都在發生顛覆性變革,企業正在被軟件重新定義,IT管理將重新定義,EMC公司也在重新定義自己,以便應對變革,引領變革。
EMC聯邦策略是EMC公司重新定義的核心要義。由EMC信息基礎架構業務、VMware公司和Pivotal公司組成EMC聯邦,為客戶提供水平建構、選擇自由的解決方案,區別于那些單一品牌的端到端解決方案。這樣獨特新穎的聯邦策略引發了極強的合力。
EMC提出了軟件定義存儲,由EMC存儲軟件統一管理多廠商、多種類、多型號的磁盤陣列,同時管理商品化的硬件,向操作系統、應用程序提供虛擬化的存儲。在當前的數據中心,有很多應用已經部署在第二平臺上,未來還可能還有一些應用需要部署在第二平臺,同時,越來越多的新應用將部署在第三平臺。通過EMC軟件定義存儲,能夠在同一個控制層面管理第二平臺和第三平臺兩種架構。
(“第三平臺”是IDC于2012年中期提出的概念,正在越來越多地受到業界關注。其中,云計算、大數據、移動、社交是第三平臺的四大核心要素。與第三平臺相對應,第一平臺是在20世紀50年代開始一直持續到現在的大型計算機即主機/終端系統。第一平臺有數百萬用戶、幾千個應用;第二平臺是在80年代開始的客戶機/服務器系統,PC開始使用大型計算機的數據庫和應用程序。第二平臺有數億用戶、數萬個應用。第三平臺是建立在移動設備、云服務、社交網絡和大數據分析的基礎之上。 )
EMC全球高級副總裁、大中華區總裁葉成輝認為,整個IT行業向第三平臺轉型是大勢所趨。不過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將是第二平臺和第三平臺并行。在中國,這一轉型過程可能會比美國慢。 2014年,EMC在中國市場一方面要引領第三平臺的轉型;另一方面要繼續打好第二平臺主戰場,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
其實,從第二平臺轉向第三平臺換個角度來詮釋正是由傳統的信息化向互聯網化遷移。IT市場正在發生著結構性的變化,云計算、社交網絡、移動設備等的廣泛應用讓傳統的企業IT轉向互聯網化 。變革劇烈,傳統的信息化在被顛覆,而傳統企業也在被互聯網進行改造。變革中,既有挑戰也存在巨大機遇。而IT和互聯網廠商如果抓住了此次變革的機遇,緊扣客戶和企業的時代需求,則將贏得市場。(文/丁婭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