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Value社區

富士通:信息化建設不是速效藥

作者:ITVALUE / 日期:2014-03-04

石豐瑜(富士通中國區總經理):

信息化建設不是速效藥,而是幫助企業強身健體的藥,企業的管理升級是個長期的過程。我們希望通過3~5年的時間來與客戶建立長期的彼此信任的合作伙伴關系。富士通提出精益“五合”的理念,這包括合時、合情、合身、合宜、合理5個基本理念,意即向CIO們提供因地制宜、符合客戶發展情況的解決方案。

從全球來看,企業按照對IT的投資和應用水平可以分成技術領先者、主流技術應用者和技術跟隨者3大類。其中,處于領先地位的企業對IT投資較早,信息化管理發展成熟;而處于主流地位的企業在IT建設上已有一定的基礎,更多探索新技術的應用;而處于跟隨地位的企業中大多已經有一部分的IT投資,但缺乏一體化的管理系統。中國企業在管理上兩極分化,大多處于主流技術應用和技術跟隨地位。

云計算、大數據、社交媒體等新的技術應用都對企業信息化建設發生影響,尤其是IT投資較為領先的大企業中,這些新技術基本上都為之所用。他們會將云計算技術變為企業內部的私有云或混合云平臺,將社交工具發展成為企業內社交,所有新的技術都可以活用成企業內部的工具。比如富士通曾幫助客戶建立過一個超過10萬人應用的企業內部社交平臺,并計劃將之推廣到其合作伙伴與供應鏈企業中。

至于尚在完善IT建設以及技術跟隨者的企業就必須加緊腳步,否則與領先者的差距將會越來越大。這些發展中的本地企業,大多只擁有基本的OA系統或像孤島似的離散IT系統。接下來還需要搭建完整的企業IT框架以應對未來的發展。這個市場將會成為解決方案提供商的新挑戰與最佳機遇。

而面對大型制造企業市場,我們正著力把互聯網企業改進客戶體驗的方法融入從生產端開始的整個產業鏈條中,讓生產型企業也能獲知最終客戶的數據和信息,通過對終端客戶的清晰了解,發展大規模定制業務。以大數據分析來決定制造半成品的形態、制造模塊化以及3D打印等新技術應用正是服務于這種大規模定制的需求,富士通正持續在這些方面投資研發,以幫助大型制造企業建立在規定時間內滿足不同客戶個性化需求的柔性生產的能力。

(周應根據富士通中國區總經理石豐瑜的采訪內容整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