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Value社區

青島賽輪:制造業里的“數據控”

作者:韓洋 / 日期:2013-10-26



在國際貿易摩擦中,中國輪胎制造業出鏡率和“躺槍率”最高。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輪胎制造、消費和出口國,在經歷了低端制造、“貼牌生產”的初級發展階段后,中國輪胎制造業正面臨著上游原材料和下游整車廠的雙重擠壓。一方面受制于天然橡膠價格波動劇烈,以及中國人力成本日漸上漲,大大影響了利潤空間,另一方面,全球前十大輪胎制造企業幾乎都在中國設立了工廠,以更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水平優勢,跟中國本土輪胎品牌爭奪市場。

誕生于2002年的中國本土輪胎品牌——青島賽輪輪胎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賽輪”)也面臨著同樣的競爭壓力。相比其他幾大中國民族輪胎品牌雙星、三角、玲瓏等,賽輪進入行業的時間點較晚,但這也正是賽輪的優勢——從建廠之初就以信息化生產為主線,從輪胎研發、經營到生產,全過程集成控制管理,在提升生產效率的同時,大大減少了生產過程中人為因素的干擾,保證產品質量的穩定性和均一性,讓賽輪在產品品質上更具競爭力。當中國輪胎企業盤踞的替換胎市場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小時,賽輪能夠利用多年積累下的生產、銷售等數據,更穩健地轉換切入利潤空間更大的市場。

每條輪胎都有“身份證”

賽輪擁有4000多個品種的輪胎產品,每個品種的每一條輪胎都有一個唯一的條形碼“胎號”——相當于身份證,沒有這張身份證的輪胎產品是不能夠售出流向市場的。當產品出售后發現有問題時,通過掃描“胎號”,就能夠迅速確定這條輪胎的生產批次,同批次的產品還有多少,是否已售出,產品流到了哪里等等信息,從而在系統中迅速定位。
在層層溯源下,賽輪能夠清晰的看到這條輪胎是從哪臺機器上下線的,由哪個操作員執行操作,甚至能夠追查到最底層的原材料來源批次,準確的查找出產生質量問題的關鍵環節。

通過這小小的“身份證”,賽輪打通了業務鏈條上所有的信息節點,將每一個節點信息通過商業邏輯關聯起來。若問題出在操作人員身上而不是設備的原因時,HR系統中會扣除這名操作人員當月的質量工資;問題出在設備或原材料時,則啟動設備檢修或原材料質量篩查。這樣一來,既能夠保證產品質量的層層可控,也能夠精確改善產品質量和生產工藝。這也意味著,在每一個車間每一條生產線上,每一次投放的物料都要進行一次信息的采集和驗證。

在賽輪的生產車間,生產線的操作人員用手持無線智能終端槍掃描物料后,系統會自動識別出所投物料是否達到質量標準,如果質量達標,物料就會正常投入使用;而如果質量未達標,這個物料的信息就會被系統采集下來并鎖定,在其他生產環節中也不能再投入使用。即便操作人員不小心通過了這個缺陷物料,并準備投入到下一道工序中,但是由于系統沒有通過這個物料的質量,所以下一個工序的生產設備也不會運轉。

數據說話

用生產數據降低成本,用經營數據提升管理效益,早已經在賽輪成為現實。在賽輪的車間生產現場,每一臺機器的運行狀況都會被系統嚴格監控,關鍵數據實時傳遞給工廠管理人員。車間里每臺機器每小時的產量等信息,在生產過程中就會被采集下來。分析人員根據這些數據,分析出機器產量低、效率低的時間點和其他深層原因,從而形成不斷優化提升、不斷降低成本的良性循環。

“企業要實現精益化的管理,需要從訂單到交付的整個過程形成信息閉環,每一個環節都要有相應的系統做支撐。”賽輪副總經理朱小兵解釋說,賽輪業務和信息系統的緊密結合,既包括信息系統對生產現場管理的支撐,也包括IT對行政管理的支持,而二者最重要的都是數據。

賽輪的生產數據分析體系,會針對產品質量進行詳盡的數據采集分析,包括每周、每天、每月產品的合格率、次品率、廢品率,每日生產出廢品的用料量,每種缺陷占比多少等等。系統每天自動列出前三名缺陷輪胎產品,然后進行周匯總,匯總中會展示出每一個缺陷重點分布在哪幾臺機器上,然后再針對性的提升機器的質量、改進績效。
而在生產過程中,物料的運送移動、廢料返料等數據,也都會在生產現場被無線掃描槍采集到系統中,系統根據大量的數據計算出每一個物料在移動過程中產生的成本,中途廢料返料的成本,大大方便了成本核算部門把不同區域之間的成本進行細化核算,對關鍵指標進行研究,最后降低集團整體的成本。

在管理人員的系統里,每一臺機其當前處于什么樣的情況,每小時區域產量等信息也在實時更新;HR系統中還會自動排列出每名員工的產量或質量排名,從而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和責任感。僅僅通過數據來控制產品質量和提升生產效率,賽輪每年就能夠創造超過1400萬元的收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