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豐田汽車(中國)投資公司系統部經銷店系統室室長 賈立峰 / 日期:2013-09-03
精益IT,思想先行
在應用精益IT前,首先,IT部門應該通過培訓,考評體系等,不斷強化這種思想。同時,積極倡導員工提案(最好落實到考評體系之中),尋找身邊的問題點、產生原因、建立對策(持續改善)。通過這樣長期的實踐來將精益IT的思想融入公司員工的日常工作之中。
接下來,才是精益IT的具體實現步驟。首先,讓我們先看一下,IT建設的過程。從IT戰略的提出到最終實現,應該有如圖4所示的一個完整流程,精益IT貫穿在流程的每個步驟中。
圖4 理想IT的流程
圖4中的每個過程都是平整而又有序的,每個環節都實現上個環節的要求,產生下個環節的結果。如上文分析所述,通過每個環節保持穩定的輸入和輸出,才能確保最后的
IT建設成果能夠符合最初的用戶期待和目標。如果每個環節都是隨意而又無序,既不能完全實現(超出或不足)上個環節的要求,也不能輸出下個環節所期待的結果(超出或不足)。這樣累加到最后的結果當然是得不到所期待的輸出,最終無法實現理想的IT。那么,在每個環節又是如何落實精益IT的思想的呢?
IT戰略階段的應用(T2)
作為IT建設的第一步,戰略階段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
按需實施在這一階段體現為,只將企業最需要IT支持的需求通過最合適的IT戰略來實現,“向上看”的含義是獲取企業最需要IT支持的業務戰略。從實現企業戰略的角度出發,IT的支持只是一種手段。有時,通過諸如技術的革新,流程的改善,制度建設等非信息化手段可以實現的,就沒有必要通過信息化來實現。“向下看”的含義在于制定最合適的IT戰略。比如是否能夠制定可行的實施計劃?是否具備實施這一計劃的必要資源(時間,費用),上線后是否有足夠資源保證系統運維?上線后給用戶帶來的沖擊是否能夠接受,甚至是否能夠反過來影響企業戰略?“向周圍看”則意味著要不斷審視現階段企業的客觀環境,比如人員的知識水平,內部環境氛圍,供應商的能力等,是否能夠支持企業實施這樣的IT戰略?如圖5:
圖5 戰略階段的精益IT應用
IT戰略階段的重點就在于,經過縝密的分析,只將最需要IT化的任務提交給IT部門來進行實現,同時采用通盤考慮的做法,確保此任務不是一個無法完成的任務。
IT規劃階段的應用
在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就是將戰略轉換成可行的精益工作計劃。一旦IT戰略確定之后,在規劃階段,IT部門將從IT的角度對業務提供全方位的支持。IT規劃必須是能夠保障業務發展需求,但又不存在浪費的計劃。
基于按需實施的理念,IT戰略規劃與IT業務規劃的關系應當是,IT規劃與IT戰略必須完全匹配,IT規劃不做無意義的擴展也不擅自縮水企業的IT戰略。
向上看:企業IT規劃是否符合企業IT戰略?
向下看,企業的IT規劃是否是項目實施能力所支持的、可行的?
向周圍看,企業內外部環境、目前知識能力是否支持IT規劃等。
IT部門需要確保IT項目始終保持企業的核心價值鏈和核心競爭力。每年年初IT部門都應對業務部門的戰略發展方向進行分析,來調整這個計劃。同時,根據業務發展情況和預算范圍,或取消,或增加,或調整IT項目的實施。通過這樣不斷的確認和必要的調整,始終保持IT與業務的高度一致。按照精益IT的思想,所有與業務戰略不一致的IT戰略(不滿足業務發展或超出企業實際需求),都被認為是一種浪費,在IT規劃階段都是必須要進行調整的對象。
IT實施階段的應用
這個階段的主要工作,就是將IT規劃以項目的單位進行落實。
在項目實施階段,尤其要注意項目實施的五個要素,進度,成本,范圍,質量和風險(見表1):
表1 IT項目實施五要素
按需實施 向上看 向下看 周圍看
項目5要素
成本 符合規定成本范圍 后續流程是否會帶來新的成本變化 客觀環境對于成本的影響
進度 符合IT規劃階段的進度安排 是否考慮了現在運維團隊的對應能力等? 客觀環境對于進度的影響
范圍 符合規劃階段的實施內容 實施內容是否會帶來后續工作內容的變更?若有,影響是什么? 客觀環境對于范圍的影響
質量 達到規定質量標準 實施內容對于后續工作的質量影響? 客觀環境對于質量的影響
風險 消化或緩解風險 實施過程是否可能會帶來新的風險 客觀環境對于風險的影響
依據精益IT的理論,考慮IT系統技術架構的時候,追求的絕對不是大系統,新技術,而是簡單化,性價比。在項目實施過程之中,會通過項目評審會和定期方針確認,來對項目的進展進行評價,并對未來推進方向進行評估。精益IT強調在實施階段,尤其注意杜絕不必要的浪費,保障資源的高效利用。
IT運維階段的應用
此階段是通過對于各種IT成果的運用和維護,來切實發揮企業IT建設成果的階段。
向上看,注意IT運維的范圍不要超過IT項目實施的內容,比如超出了項目本身及其相關成果物,擴大化或者縮小化。但是此階段也要注意從業務宏觀角度來實現運維的全面支持,不能過分強調僅對于實施項目的支持。
向下看,則需要著眼于IT項目與用戶體驗的關系。用戶需要什么樣的服務,IT運維團隊就需要提供什么樣的服務。提供用戶不需要的IT服務會帶來運維成本的增加,而無法提供用戶所需要的服務則會帶來滿意度的降低。
向周圍看,則是需要觀察周邊環境,比如,成本,技術等變化對于運維工作的影響。
用戶評價階段的應用
該階段是從用戶角度視點去考慮IT系統的應用情況。用戶感受將直接影響企業IT建設成果的評價(承前),同時基于IT建設的成果所帶來的企業決策流程和信息的變化,修正企業戰略,并進一步影響IT戰略(啟后)。
向上看,需要注意用戶感受的客觀性和正確性。用戶只應用IT建設的成果,并對IT建設的成果及其帶來的影響進行評價,不簡單地進行擴散評價和應用,否則很容易導致用戶產生錯誤的輸出對下一個階段產生影響。
向下看(循環接入IT戰略階段的輸入),只把需要IT支持的需求轉化成為企業的IT戰略。
向周圍看,則需要審視,在應用系統的過程中,公司內外部的變化,對內,是否系統流程已經不再適合業務流程?企業業務方向是否已經發生了變化等?對外,是否外部環境要求企業做出重大調整?總而言之,在這一個階段,企業用戶必須正確評價IT建設成果,并且基于此結果實現的企業流程,戰略變化,來評估反饋于先前的IT戰略。
如何落地
一個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要想在企業真正落地和實施,必然會對企業原有的制度和流程造成一定沖擊,也因此會受到來自企業內部員工從思想到行動的抗拒和反對。精益IT的實施和應用也是如此。
精益IT的實施過程必須以CEO牽頭,同時,從制度上賦予CIO更多諸如叫停和調整IT項目的權限。此外,CIO作為實施LIT的總負責人,需要具備橫向(具有決策和管控的管理能力),縱向(對IT本身和業務知識有豐富的經驗)兩種能力。橫向需要保證在各個階段能夠充分獲取信息,判斷決策和實施調控措施(監控)。縱向則需要能夠深入了解業務和IT貢獻點(保證IT戰略與企業戰略的完美結合),并保證IT建設的順利執行。特別是在新技術層出不窮的情況下,再加上IT廠商們有意無意地推波助瀾,CEO們很容易有急功近利的想法,恨不得憑借技術平臺,馬上將利潤提升N個百分點。此時,正是CIO們從精益IT的角度出發,和CEO們進行理性對話的時機。
為了讓精益IT能夠真正在IT建設中得到落實,可以采用基于PDCA的實現方式。在透徹理解精益IT的基礎之上,通過在企業內部的制度和流程提供必要的支持使實踐變得可能,再應用這種理念于某個部門或某個項目來加深理解,可以質疑,可以討論,等到時機成熟時再不妨展開,最終通過改善來不斷優化精益IT的應用。這樣做的好處是循序漸進,規避風險,直到得到真正的理解和信賴,才會去信服并真正地應用。可以簡單總結為理念是前提,制度是保障,流程是貫徹,改善是基礎。如圖6:
圖6 精益IT從思想到實現
企業最需要的IT就是最適合企業的IT,這種適合體現在合適的IT投資,合適的IT功能。要做出這樣的判斷,就必須要考慮每一個IT建設的環節和外部的環境。當CEO們看到新技術帶來的巨大商機時,也要考慮它可能帶來的巨大風險。同樣,當CEO們竭力控制IT預算的時候,也要考慮接受無法實現最低需求時可能導致的“人財兩空”。
在風起云涌的今天,越是在浮躁和憧憬并存的時候,企業家們就越是需要冷靜思索,規避思維慣性,回到最初的那個疑問,企業究竟需要什么樣的IT?精益IT也許會是一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