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韓洋 / 日期:2013-08-05
全球領先的信息與通信解決方案供應商華為在全球范圍內構建了一個巨大的虛擬制造群,通過IT系統,華為向合作伙伴發送制造生產指令,指令直達合作伙伴的生產線上指導生產,用信息化建起一道看不見的圍墻,組成了一個更強大的制造群。
從1998年就進軍國際市場的華為公司,其制造環節早就實現了全球化,生產制造的元器件來源于不同的地方,既沒有國界概念,也沒有產量概念,供應鏈上下游都在IT平臺中做協同,從研發購物清單到整個生產計劃體系的物流配送體系完全可視化。華為企業業務市場與解決方案部副總裁周良軍說,這個時代生產已經變得碎片化,制造全球化布局的關鍵在于整體供應鏈的協同,將上下游關聯起來,例如華為推行VMI(供應商庫存)后,庫存下降了30%以上。
在2013年上半年,華為實現了銷售收入1138億元人民幣,與2012年同期增長10.8%,華為首席財務官孟晚舟將公司運營效率的持續提升列入上半年收入增長和盈利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事實上,華為的IT與流程管理部門在試圖通過構建全球協作平臺來幫助企業提升運營效率上,已經進行了多年的探索和嘗試,這當中既包括與供應鏈上下游的協同,也包括企業內部組織的協同和資源共享。
從統一管理到協同運作
來自華為內部的一項統計顯示,在2011年華為有20萬郵件用戶,日均郵件300萬封,2011年一年的電視電話會議就達到145萬次,來自郵件系統的協調溝通需求每年增長量超過60%,電視電話會議的年增長量已經超過30%。
隨著華為的國際化戰略的推進,目前華為已經在全球111個國家擁有687個辦公地點,華為員工和外包開發合作人員相加達到20多萬人。企業內部協同的需求量越來越大,IT建設費用率逐年增長,從2010年的56.92%增長到2011年的73.55%。
正是基于此,在2010年前后,華為開始轉變IT對業務的支撐模式,在全球范圍內調整IT基礎架構,試圖將IT服務放到云中,以更好的支持業務本地化和全球協同。華為內部將這一次轉變視為信息化的第二次重大變革。
上一次變革發生在1998年,在這一年里華為寫下了有史以來的第一份IT規劃,并決定以后每年都做一次3-5年規劃和次年IT業務規劃,把架構和信息系統全部標準化起來。于此同時華為還啟動了幾個重大項目,其一是統一整合各個組織單位的IT基礎設施建設,建設IT標準,形成集團化管控,其二則是針對集成開發流程、采購組織和管理啟動全面變革。
在這一時期,華為IT部門開始更多的聚焦如何幫助企業業務創新、業務流程重組和信息化集成,在全球范圍內把包括一線訂單處理、現場回款等在內的整個流程打通,建成一個全球的協同平臺。“在全球范圍內實現這個需求,需要一個包括集團數據中心、全球網絡在內的集中共享的基礎設施平臺。”周良軍說,IT要為業務變革做落地保障。事實上,始于1998年的這次IT變革正是為華為接下來的擴大國際市場業務做準備。在1998年到2008年的十年間,華為先后在印度、瑞典、美國、芬蘭等國家設立海外研發中心,海外合同銷售額也在2005年首次超過國內合同銷售額。
全球研發在云端
2012年華為在全球信息化建設上的投入接近30億人民幣,比2011年增長了近10億元。從2010年以來,華為信息化建設支出很大一部分是投入在桌面云的早期建設上,IT部門把對全球10萬名研發人員的支持服務放到云端,員工在任意一個辦公位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帳號安全訪問后臺的個性化桌面。
但在以前華為的研發管理卻是另外一番場景。華為在研發方面投入巨大,截止去年底共獲得專利授權30240件,其中90%以上為發明型專利。為了防范關鍵信息資產泄露,華為研發人員必須在固定場所和固定工位工作,并且對每臺PC的機箱都用一個鐵殼子和定制的鎖做加固,每棟大樓有一位 “key person”拿著所有的鑰匙,當研發人員需要用到輔助工具時,必須向主管提交報告獲得批準后,“key person”才打開機箱上的鎖,而用完之后再馬上把機器鎖好。做個簡單串口、并口調試時,等key person來開機箱就得半天時間。在這種傳統的安全管理模式下,華為每年的投入為幾千萬人民幣。除了徒增硬件成本和管理成本,尤其是運維效率也隨之降低,這種物理管控還嚴重影響了研發人員的工作工作熱情和效率,信息安全泄露事件也依然不斷。除了信息安全問題,華為10幾萬員工辦公PC的采購、安裝維護、更新換代,以及PC的功耗、面積的占用,都是非常巨大的投入。節能環保、移動辦公的等新趨勢,在舊有的PC辦公系統中,亦不能很好解決。
基于這些需求,2009年華為開始在內部實驗部署華為公司自主知識產權的桌面云解決方案:本地的瘦客戶端沒有業務數據,把數據全部放在到云端的數據中心,大大降低信息安全泄漏的風險,安裝運維、系統可靠性等一系列問題隨之迎刃而解。自從引入了桌面云之后,整體的信息安全事件降低了60%,由于PC損壞或者升級帶來的業務中斷大大減少,同時由于使用了瘦終端代替傳統的PC,能耗相比傳統PC下降了70%,整個的辦公環境更加的綠色和環保。另外,桌面運維的效率也從原來的人均維護500桌面提升到2500桌面,管理效率提升了4倍。據華為內部通過對3年的相關數據進行行TCO分析,整個桌面運營成本降低了85%。辦公設備的部署周期也從3個月縮短到了1周以內,新員工入職后不再需要逐一安裝和配置郵件和應用系統,通過桌面云后臺自動分配虛擬機和個性化的應用,從申請電子流到可以辦公大概只需要10分鐘。通過全員的滿意度調查,員工都給出了非常正面的評價,尤其是員工在任意一個辦公位,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帳號安全的訪問后臺的個性化桌面,真正實現了隨時隨地訪問個人桌面的自由。
華為在2011年4月底正式對外宣布調整未來發展戰略,布局“云、管、端”三個層面,其中“云”就是包括桌面云等在內的云計算解決方案。華為 IT云計算產品線總裁任志鵬先生說:“華為公司10萬研發桌面云是全球最大的桌面云項目,在項目的設計規劃、項目實施、運維保障、大規模交付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華為的桌面云解決方案和相關產品越來越成熟,能夠為客戶提供更優秀的桌面體驗,并帶來更大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