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宇婷 / 日期:2013-07-22
邵先生供職于一家大型連鎖酒店,作為CIO,他的棘手難題是為集團尋找一家合適的軟件廠商重新搭建系統。邵先生很苦惱,酒店行業的特殊業務模式從來都不會采用國外頂級廠商的產品,而是為財務、人力、客戶關系管理等業務各找一家合作商整合起來,實現基本功能,這種方式比較方便,成本也遠遠低于直接購買國外一線廠商的成熟方案。
但這次為了應對集團的商務模式創新,搭建集中化的管理系統,邵先生必須做行業里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他在招標會上明確提出了自己的需求:“對于商務智能應用,要求一是數據準,二是速度快,三是價格適中,符合企業的數據實際應用即可!”
招標廠商給出的建議使邵先生既苦惱又不解。一個收益管理的BI,協議租金是每家分店15萬-20萬一年,由此一算,50家分店就達到750萬-1000萬元。此外,廠商提供的子產品太多,邵先生提出一個需求,適用于不同場景的BI1、BI2、BI3等多個產品馬上就會冒出來,讓人眼花繚亂,他非常害怕要無限量購買工具,甚至懷疑廠商提供的方案是否存在版權陷阱。最重要的是近200頁的協議合同,讓邵先生和企業律師倍感壓力,到底合同中有多少條款對企業有利,也很難辨別。
邵先生的邏輯是:“說到底,IT系統建設是業績導向,企業的IT投資注重的是性價比,即使是國際一線品牌,我們也不會僅僅為一個品牌草率買單。”面對廠商的激進營銷,邵先生并不滿意,甚至已經產生了警覺的意識。這件事的最終結果是邵先生在和同行討論之后,決定取消和該企業的進一步合作。
邵先生的案例只是冰山一角,傳統的IT建設模式正在失去優勢,出于對投資成本和建設靈活性的考慮,企業的需求和IT思路已經發生變化。
嘗試開源
益豐大藥房連鎖股份有限公司POS銷售系統在擬定重構方案,信息副總監孫浩計劃應用開源軟件。和邵先生一樣,國內做生意賺錢越來越難,但版權開支越來越大,孫浩覺得開源不失為一種企業掌握主動先機的方式。
開源對企業的硬件部署改變很大,開源強調的是用普通機能夠滿足原來上百萬乃至千萬的設備配置,實現分布式架構。軟件許可費、維護費、升級費、實施費簡約為服務費,當開源或免費的軟件可以以低廉的成本滿足企業IT系統高需求時,這樣的趨勢必然流行。
金融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IT經理董琴林認為:“很多企業總想借助于國外的產品快速掌握先進的管理經驗,提升自己的競爭力。但企業真正的核心競爭力不是僅靠軟件就能建立的,真正的管理內涵也不是通過軟件能全部學得到的。發揮軟件價值在于應用,在于企業自身。”
IT驅動業務
龍庚是南航總信息師胡臣杰的得力干將。2009年,在進入南航的第一年,尚未升為技術總監的他,就因創新開源項目獲得了5000元的獎金。
龍庚獲得創新獎勵的背后是南航的創新精神。領導提出創新性的項目建議,IT項目組迅速開會之后,甚至隔天就能迅速啟動,并以月為周期迅速上線。南航微信就是這樣誕生的。
航空業對客戶服務的要求很高,尤其是在互聯網時代。以移動項目為例,南航移動App的增長速度非常快,今年6月初銷售額已經超過1億元,如果開發周期慢,將使南航錯過很多機遇。現在,南航微信粉絲已達40萬,除了實現了傳統客服功能外,客戶還可以在這個平臺上發送語音需求。微信等移動項目的快速上線,非結構化數據海量增長,傳統架構已無法承載,南航早有準備,已經搭建好開源架構。據悉,南航每年新增項目50-60個,大多采用了開源架構。使用開源技術,南航在版權方面節省了1000萬元左右。基于開源系統,南航還開發了開源工具以實現對客戶語義和感情色彩的智能分析,并能串聯起來實現旅客行為的整體數據分析,這些分析結果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的營銷服務提供了有力支持。
作為一家傳統航空企業,南航的開源有著十足的動力。首先,解決了技術研發能力,提升了創新業務的響應度,不受限制,快速實現新功能開發。第二個節省版權費用。胡臣杰表示:“開源讓南航一年節省2400萬元。”第三則是對團隊的培養。南航大量采用Linux操作系統、LVS負載均衡和Jboss中間件,開發技術架構全面采用開源技術,2009年至今已建立了自己的研發團隊。
“使用開源技術確實需要決心,也需要一定的實力。不過凡事總有第一步,南航在2009年前也沒有使用開源的先例,不過走過來了想想還是值得的!”胡臣杰對《商業價值》記者闡述到南航的開源經驗。開源的能力是逐步建立的,從企業迫于成本和業務驅動實施開源計劃到國內優質的開源社區,以及諸如淘寶等企業對開源的引領;哪怕企業并沒有開源計劃,但程序員喜歡開源,傳統IT建設的方式也一定會慢慢受到開源的影響。
開源思辨
開源ERP沒有版權費用,但“開源”在國內有一個誤區就是“開源是免費的”。其實開源的核心是“自由”,自由的使用和傳播技術,但并不意味著免費。第五屆中國云計算大會上,開源思想得到了充分的討論。CloudStack高可用性及擴展性的開源云計算平臺創始人梁勝認為:“開源更多的滿足了企業哪些IT新需求,其最大的益處并非成本的降低,而是最大限度的自由。云計算、開源更多滿足的是IT新需求,開源不一定帶來IT成本的降低。
在ITValue 2013年開源技術沙龍中,華云網際科技有限公司郭皓分享了OpenStack商業模式的思考:OpenStack是一個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Rackspace合作研發的,以Apache許可證授權,并且是一個自由軟件和開放源代碼項目。這一自由軟件和開放源代碼項目并不是真正自由,用戶依然要支付許多錢給運行和維護OpenStack的“顧問”,這恰恰就像RedHat提供免費的Linux,但盈利來自服務。在這其中,IT系統量身定制和軟件廠商以用戶為中心的轉型已經顯而易見。
除了付費問題,傳統企業對開源應用也存在一些疑惑。無錫世成晶電柔性線路板有限公司IT經理方迅認為:“只有處于兩個極端的企業才會考慮,轉型使用MySQL開源數據庫軟件。一類是應用達到極致,技術能力夠強,使用MySQL可以大幅降低成本,并可以招攬人才。另一種則是企業應用需求較低,對成本非常敏感。”
也有傳統企業CIO認為: ERP與企業的管理、業務結合較深,重在實施,開源存在風險,尚未出現能夠好的開源產品替代成熟的企業軟件品牌。對于企業來說,開源降低成本也是有限度的,并且需要較強的技術資源支撐。
還有一層顧慮則是代碼開放帶來的安全問題。資料顯示,中國4大國有銀行除了中行是應用微軟的產品,其它3家都在大量使用Linux。有觀點認為:實際上正是因為開放,當企業擁有足夠的技術能力控制開源軟件時,企業跟所有的廠家都一樣,可以借力社區的產品發展產品和代碼,實現在安全方面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