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Value社區

制造業轉型的IT切入點

作者:張宇婷 / 日期:2013-04-29

人口紅利消失、高端制造業回流使中國制造業企業面臨諸多轉型壓力。但在設計研發、向服務型轉變等諸多環節, IT支撐已必不可少。對于CIO而言,企業轉型成為IT發展的新契機。

海爾、海信、青啤等優秀企業使青島這座美麗的海港城市在山東省經濟發展中遙遙領先。2013年3月22日,《商業價值》攜手中國最大的CIO實名社區ITValue聯合主辦“制造業轉型升級中國行系列論壇之走進青島賽輪”,攜手CIO與企業高管共同探討中國制造業企業如何利用IT升級轉型。

賦予輪胎生命

作為國內第一家上市的輪胎企業,2012年,青島賽輪股份有限公司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通過并購戰略快速發展,并在越南建立輪胎工廠。信息化植入賽輪建設的每一個細節,使之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透明高效率工廠。

賽輪有著很好的IT文化基因——“敢為失敗買賣”。賽輪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小兵:“賽輪的很多系統,從虛擬化技術,包括桌面虛擬化到正在建設的車間無線網絡的推廣,這樣的文化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IT的技術創新先行于企業發展,建立起以客戶訂單驅動生產的敏捷制造管理信息系統,以實現銷產一體化。銷產訂單一體化管理實現了賽輪從客戶自動接收訂單、再以客戶訂單為驅動的生產組織模式。生產計劃管理從ERP系統接收訂單、計劃下達到生產和裝運發貨,按照扁平化的模式,建立了貫穿全過程的一體化生產計劃指揮體系。

在內外壓力下創新

95%的創新只是改進而已,全新的突破只占4%,重大的發現占1%。

對于中集青島冷藏產業基地企業管理部經理助理耿峰而言,創新是他工作的重要內容,“‘創新’涵蓋了企業各個流程環節,所以我在前面加了一個精益。”2012年的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低迷,制造業內外部市場皮軟。制造業面臨著巨大的內外部挑戰,如何向服務型企業轉變,如何突圍新興市場,如何應對業績增長的挑戰,如何降低人力成本并管理好90后員工。這些都拷問著制造業企業。

耿峰認為,工程師紅利是創新的途徑。通過市場開拓、產品創新,制造業企業尋找到新的商業模式,實現最有效的流程創新和管理創新。為此,中集青島冷藏產業基地也組建了專門部門,不斷溝通技術和市場,實現商業模式的創新。“由大變強”,杜絕浪費的生產方式,打造更加智能的“夢工廠”是其下一步發力點。

傳統制造業也需要大數據

實際上,大數據對制造業升級轉型非常重要。如何創新、完善產品模式需要大數據的分析和決策支撐海爾集團IT經理王璐分享了海爾在轉型過程中,為客戶創建360度視圖進行精準營銷的策略。在此基礎上,海爾可以分析出顧客的購買行為和屬性,乃至其家庭基本情況。改變傳統的銷售形式,實現了精準營銷。

大港集箱CIO楊惠云需要用IT系統支撐起公司非常復雜的物流體系。“到底誰是我們的客戶?在供應鏈的重構中,我們能夠提供什么?物流生態圈的變化是怎樣的?企業運行過程中,已經積累的數據已遠遠不夠,唯有通過大數據,才能給我們一種新的思路和視角。”

本文標簽: 移動化應用

推薦閱讀

共有3位社區會員對該文章有貢獻:

  • 陳罡
  • 朱磊
  • 張宇婷

該知識文章由以下社區討論提煉而成:

ITValue社區